[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全自动内径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43752.3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39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戴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正工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4 | 分类号: | G01B2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全自动 内径 测量仪 | ||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常用的内径测量工具的测量操作较为繁琐,且测量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精度全自动内径测量仪,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基座和测量组件,测量组件位于底座和基座之间,基座上设有限位孔,测量组件包括测量件和驱动件,测量件的数目为两个且反向布置,两个测量件沿限位孔的径向共线布置,两个测量件在驱动件的带动下可相向或相背移动。本申请中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分别与待测物的内壁面抵接即可实现内径测量,测量操作简单且测量精度较高,此外,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在气缸驱动下自动移动,测量操作的自动化水平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径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精度全自动内径测量仪。
背景技术
金属管件需要对其内径进行测量,以判断其合格与否。申请号为CN201920960014.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轴承内径测量塞尺,包括内径塞尺和连接杆,所述内径塞尺包括测量杆,所述测量杆的一端设置有可旋转调整长度的螺栓,另一端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所述螺栓头部的端部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所述测量杆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测量杆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螺栓与所述测量杆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测量杆上。
上述专利可实现对轴承的内径测量,问题在于,上述测量塞尺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对其进行水平保持,以使其两端与轴承内环面的抵接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但是测量杆的水平状态保持难度较大,且需要水平参考对象,上述内径测量塞尺的操作难度较大且测量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常用的内径测量工具的测量操作较为繁琐,且测量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精度全自动内径测量仪,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分别与待测物的内壁面抵接即可实现内径测量,测量操作简单且测量精度较高,此外,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在气缸驱动下自动移动,测量操作的自动化水平较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精度全自动内径测量仪,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基座和测量组件,测量组件位于底座和基座之间,基座上设有限位孔,测量组件包括测量件和驱动件,测量件的数目为两个且反向布置,两个测量件沿限位孔的径向共线布置,两个测量件在驱动件的带动下可相向或相背移动。本申请中所述测量仪使用时,将待测物置于限位孔中,测量件位于待测物内部,两个测量件分别与待测物的内壁面抵接,由于两个测量件沿限位孔的径向共线布置,同时限位孔对待测物进行周向限位,限位孔与待测物的内壁面同心,故而此时两个测量件沿待测物的径向共线布置,此时两个测量件端部之间的距离即为待测物的内径。基于上述测量过程,本申请可实现对金属待测物内径的精准测量,测量操作中测量件的移动由驱动件自动控制,测量操作简单、测量精度较高且测量操作的自动化水平较高。
作为优选,测量件包括第一测量件和第二测量件,第一测量件包括第一测头和第一线组,第二测量件包括第二测头和第二线组,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共线布置。第一线组和第二线组包括电线、信号线等,其端部连接有信号收发器,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测得的内径数据经收发器向外传输至显示装置,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读数。
作为优选,驱动件包括直线导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滑轨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测量件与第一滑块通过第一连接板相连,第二测量件与第二滑块通过第二连接板相连。当对不同待测物进行测量时,由于内径不同,测头需要沿限位孔径向移动以实现对待测物内壁面的抵接,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滑块的相向或相背移动,即带动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的相向或相背移动,以保证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均与待测物的内壁面抵接。
作为优选,第一测头和第一线组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板两侧,第二测头和第二线组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板两侧,第一线组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一支座,第二线组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二支座。
作为优选,第一测头和第二测头均为基恩士检测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正工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大正工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437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体局部弯折件的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冷库制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