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模拟锐器伤的伤情急救训练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55629.3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8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林起庆;彭皓;许淑贞;刘炎富;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王翠 |
地址: | 533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模拟 锐器伤 伤情 急救 训练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模拟锐器伤的伤情急救训练模型,涉及医疗辅助教学模型技术领域,包括本体、模拟体,所述本体上设有绑带,本体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气嘴,本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气嘴连通的充气管;所述模拟体由外到内包括五层结构,分别为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肉腱膜层、支持韧带层、骨膜层,模拟体的形状与安装槽一致,并在模拟体上设有弹性气孔,模拟体上的皮肤层、皮下组织层中设有与弹性气孔连通的管道。能够现场随机制造创口,并模拟人体受创后血液流出的情形及大概的人体组织的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教学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模拟锐器伤的伤情急救训练模型。
背景技术
在发生枪伤、锐器伤、炸伤、烧伤及撕裂伤的情况下,形成的开放性伤口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治疗,在向医学生教授锐器造成的伤口急救处理时,目前多采用一次性伤效模型,使用时需要将其黏贴在身体的相应部位,用于模拟锐器伤,存在黏贴过程费时费力的缺点,而且伤效模型不可重复使用,导致训练成本增加;且在模拟过程中难以随机进行现场制造创口,难以为学生提供深刻的学习经历,教学效果差;并在目前使用的伤效模型中,难以模拟人体受创后血液流出后的情形及大概的人体组织的结构,难以提高教学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用于模拟锐器伤的伤情急救训练模型,能够现场随机制造创口,并模拟人体受创后血液流出的情形及大概的人体组织的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内容实现的:
用于模拟锐器伤的伤情急救训练模型,包括本体、模拟体,所述本体上设有绑带,本体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气嘴,本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气嘴连通的充气管;所述模拟体由外到内包括五层结构,分别为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肉腱膜层、支持韧带层、骨膜层,模拟体的形状与安装槽一致,并在模拟体上设有弹性气孔,模拟体上的皮肤层、皮下组织层中设有与弹性气孔连通的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交错分布在皮肤层、皮下组织层中。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的直径范围为0.1mm-1mm。
进一步的,还包括水泵,水泵与充气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皮肤层的厚度范围为0.04mm-1.6mm、皮下组织层的厚度范围为15.5mm-25mm、肌肉腱膜层的厚度范围为0.03mm-0.08mm。
进一步的,所述肌肉腱膜层采用透明的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皮肤层、皮下组织层为硅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本体,并在本体上设有绑带、安装槽,能够安装模拟体并使用绑带将本体固定,便于现场随机制造创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调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模拟体与本体可拆下连接,能够重复使用本体,节约成本。
2、通过设置五层结构的模拟体,模拟人体皮下大概的组织结构,增加学生的认识,提高学习效率,便于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通过在模拟体中设置充气管,能够在现场制造创口的同时模拟人体受创后血液流出的情形,使得模拟效果更佳,教学效果更佳。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模拟锐器伤的伤情急救训练模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556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镀膜多段式可调节布气系统
- 下一篇:一种射击装备的低能耗长时计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