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62048.2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71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C3/02 | 分类号: | C10C3/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陶新亚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卧式 反应 沥青 生产 系统 | ||
1.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包括由1#反应釜、2#反应釜、1#管式炉、2#管式炉组成的双炉双釜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2#反应釜的二次改质沥青出口管道上的改质釜,并且所述1#反应釜、2#反应釜、改质釜均为卧式反应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反应釜中沿沥青流动方向设有多个折流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由交替且间隔设置的上折流板、下折流板组成,上折流板的顶部与卧式反应釜的顶壁固定连接,上折流板的底部与卧式反应釜的底壁之间形成下部沥青流动通道;下折流板的底部与卧式釜的底壁固定连接,下折流板的顶部与卧式反应釜的顶壁之间形成上部沥青流动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为:
所述1#反应釜的顶部一端设原料沥青入口,1#反应釜的另一端设一次改质沥青出口,1#反应釜另一端的底部设循环沥青出口;1#反应釜的顶部沿沥青流动方向设多个闪蒸油气出口,通过闪蒸油气管道连接外部的闪蒸油气冷凝冷却器;1#反应釜的循环沥青出口通过1#循环沥青管道连接原料沥青入口,1#循环沥青管道上设1#改质沥青循环泵、1#管式炉及中温沥青入口;1#反应釜的一次改质沥青出口连接一次改质沥青输送管道;
所述2#反应釜的顶部一端设一次改质沥青入口,2#反应釜的另一端设二次改质沥青出口,2#反应釜另一端的底部设循环沥青出口;2#反应釜的顶部沿沥青流动方向设多个闪蒸油气出口,通过闪蒸油气管道连接外部的闪蒸油气冷凝冷却器;2#反应釜的循环沥青出口通过2#循环沥青管道连接一次改质沥青入口,2#循环沥青管道上设2#改质沥青循环泵、2#管式炉及一次改质沥青接入口,一次改质沥青接入口与一次改质沥青输送管道相连;2#反应釜的二次改质沥青出口连接二次改质沥青输送管道;
所述改质釜的顶部一端设二次改质沥青入口,改质釜的顶部沿沥青流动方向设多个闪蒸油气出口,通过闪蒸油气管道连接外部的闪蒸油气冷凝冷却器;改质釜另一端的底部设改质沥青出口,通过改质沥青输送管道连接外部的降膜冷却器,改质沥青输送管道上设改质沥青输出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沥青入口、一次改质沥青入口及二次改质沥青入口分别设入口管,入口管向下插入到对应1#反应釜、2#反应釜、改质釜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改质沥青出口处沿高向设至少2个沥青满流管,2个沥青满流管上分别设1#满流阀;所述二次改质沥青出口处沿高向设至少2个沥青满流管,2个沥青满流管上分别设2#满流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质釜的一端设液位记录调节仪表,所述改质沥青输送管道上设液位调节阀,液位记录调节仪表与液位调节阀联锁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卧式反应釜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1#反应釜、2#反应釜及改质釜的设置高度依次递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620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桩基绿色施工的打桩用桩头定位机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氟塑料的复合热管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