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织大圆机的动力伺服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63796.2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1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尤宏凯;傅开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佰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94 | 分类号: | D04B15/94;H02K7/14;H02K11/33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思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1 | 代理人: | 黄庆鹊 |
地址: | 362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织 大圆 动力 伺服 驱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织大圆机的动力伺服驱动装置,包括连接于针织大圆机大盘上的伺服电机定子和连接于大盘齿轮上的磁轭;所述大盘齿轮连接于针织大圆机大盘上,且大盘齿轮相对于针织大圆机大盘可以转动;所述磁轭位于伺服电机定子的内侧,且所述磁轭上按间隔设有若干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与伺服电机定子相配合,所述伺服电机定子与伺服电机驱动器相连接,伺服电机驱动器与针织大圆机控制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省去了机械传动带来的机械损耗,效率高,可精准控制针织大圆机转动大盘齿轮的转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大圆机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针织大圆机的动力伺服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针织大圆机中,动力驱动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之一,主电机功耗、驱动力的大小、驱动力稳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成本、产品的质量。
传统针织大圆机普遍采用三相异步电机为动力源,配合机械减速机构将转速降到规定的范围,整机结构复杂,零件繁多,安装调试不易,并且由于异步电机在低速时,力矩无法正常满额输出,因此导致市面上的针织大圆机低速时普遍存在力矩不足的现象,后期虽然可以通过变频调速器加大启动力矩,但容易导致电机过热,造成电机绝缘下降,寿命缩短。并且,由于三相异步电机转换效率不高,为了达到针织大圆机所需的力矩要求,普遍配备了功率在5.5KW左右的电机,耗电量大,不利实现节能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的针织大圆机的动力伺服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针织大圆机的动力伺服驱动装置,包括连接于针织大圆机大盘上的伺服电机定子和连接于大盘齿轮上的磁轭;所述大盘齿轮连接于针织大圆机大盘上,且大盘齿轮相对于针织大圆机大盘可以转动;所述磁轭位于伺服电机定子的内侧,且所述磁轭上按间隔设有若干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与伺服电机定子相配合,所述伺服电机定子与伺服电机驱动器相连接,伺服电机驱动器与针织大圆机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伺服电机定子通过支架固定在针织大圆机大盘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伺服电机定子与针织大圆机大盘合为一体,永磁体与大盘齿轮合为一体,去掉结构复杂的多级减速机构,安装简单;采用永磁无刷伺服电机的设计,输出力矩恒定,低速时运行平稳;二千瓦左右的功率的电机即能输出符合针织大圆机的动力需求,功耗大幅度降低,电源能效比提高,降低能源损耗;转速的大幅降低,杜绝了共振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佰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佰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637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浇带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自然水体的生物杀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