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客车用整体式消音顶中内饰板及使用该顶中板的客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64712.7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89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宁翠翠;杨磊;曹冬;赵桂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B60R1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地址: | 25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整体 消音 顶中内饰板 使用 中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用整体式消音顶中内饰板及使用该顶中板的客车,内饰板主体为整体式双层空腔结构,内饰板主体靠近车顶部一侧的表面为光滑平面,远离客车骨架的一层外表面为均匀间隔、成行排列的凹槽和凸起,凸起宽于凹槽,单层细凹槽外表面均匀打圆形孔。所述整体式消音顶中内饰板与客车内顶部稳定连接,安装时不需要拼接,装配安装点在车内乘客不可见。整体式双层空腔结构,可有效降低顶板异响概率同时可兼顾提高客车顶部保温隔热性能,此整体式消音顶中内饰板结构可保证车辆运行震动过程中,顶中内饰板无晃动、下垂、异响等缺陷,大幅提高车内舒适性、美观性,凸显客车档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用整体式消音顶中内饰板及使用该顶中板的客车。
背景技术
目前,顶中内饰板几乎是客车内饰中应用面积最大的部件,其对整车内饰舒适性,隔音,隔热等有重要意义。常规普通客车顶板多为多孔铝塑板、PP蜂窝板包革等结构,外观单一,拼接块多,对接缝处理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在隔音降噪方面,常规顶中内饰板为单层,易产生震响,隔音效果差。由于常规顶中板刚度很低,主机厂装配时,往往需要在其中间区域打点,固定点装饰扣外露,乘客可见。并且在打点处易出现顶板凹坑不平现象,细节处理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客车用整体式消音顶中内饰板及使用该顶中板的客车,解决客车内饰板整体的降噪、隔音、装配简便、稳定性待提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用整体式消音顶中内饰板,内饰板主体为整体式双层空腔结构,内饰板主体靠近车顶部一侧的表面为光滑平面,远离客车骨架的一层外表面为均匀间隔、成行排列的凹槽和凸起,凸起宽于凹槽,单层细凹槽外表面均匀打圆形孔。整体式双层空腔结构,安装时不需要拼接,装配安装点车内乘客不可见。内饰板主体靠近车顶部一侧的表面为光滑平面,远离客车骨架的一层外表面为孔槽结构,车内噪音通过槽壁、空腔内空隙漫反射损耗,可有效降低顶板异响概率同时内饰板通过与车顶间的空隙及双层空腔结构通过提供空气层,兼顾提高客车顶部保温隔热性能。
一种使用客车用整体式消音顶中内饰板的客车,所述整体式消音顶中内饰板与客车内顶部相连,在内饰板短边方向两端对称设有客车车厢灯,内饰板与客车内顶部通过在车厢灯型材处均匀打点固定连接,固定点全部隐藏在车厢灯内部。固定点隐蔽不可见,使客车美观。由于采用整体式消音顶中内饰板结构,一体化的内饰板使整体的强度提高,仅需在车厢灯型材处纵向均匀打点固定,其余部位与车身悬空,即可保证车辆运行震动过程中,顶中内饰板无晃动、下垂、异响等缺陷,大幅提高车内舒适性、美观性,凸显客车档次。
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内饰板主体为整体式双层空腔结构,远离客车骨架的一层外表面为均匀间隔、成行排列的凹槽和凸起,凸起宽于凹槽,单层细凹槽外表面均匀打圆形孔。车内噪音通过小孔,进入槽腔内乱反射损耗,起到降噪作用。同时,由于具有双层结构以及内饰板与车顶部中间的空隙形成空气层,对整车保温隔热也做出较大贡献。
2、整体式消音顶中内饰板通过整体式安装,便于顶中内饰板的安装状态的一致性控制。在车身纵向:内饰板主体与客车车厢灯型材低位铆接,结合为刚性整体;在车身横向:内饰板主体内表面即靠近车顶一侧的表面均布铆接加强肋板。在横纵方向给予固定,并且由于顶中内饰板呈整体式,整体的重力均匀的分散到横纵方向固定连接的位置,受力均衡有利于整体式消音顶中内饰板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客车内顶部,保证车辆运行震动过程中,顶中内饰板无晃动、下垂、异响等缺陷。
3、内饰板对应天窗部位挖孔,减轻内饰板重量,使内饰板固定时更加稳定,同时挖孔部位设计与轻质成型天窗装饰罩固定连接,以及内饰板其他隐藏固定点设计,大幅度提高了整车内饰效果,使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647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水轮机尾水管补气效果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电站工具检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