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端面环形槽的齿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83037.2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4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戴光昊;蔡庆义;刘义虎;刘英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1/08 | 分类号: | F16H1/08;F16H55/17;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面 环形 齿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端面环形槽的齿轮结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包括主动齿轮轮缘以及其上的主动齿轮渐开线齿,从动齿轮包括从动齿轮轮缘以及其上的从动齿轮渐开线齿,主动齿轮渐开线齿与从动齿轮渐开线齿相啮合,主动齿轮轮缘的端面上开设主动齿轮环形槽,从动齿轮轮缘的端面上开设从动齿轮环形槽。本实用新型提升了齿轮端面尾部的柔性,减少了由于受载变形引发的轮齿端面尾部的应力集中,提升整个齿面的载荷均匀性。在齿轮两侧端面尾部设有环形槽,还能够留存有一定的喷出的滑油,提升齿轮在重载时的散热效果,降低热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齿轮,具体地说是重载齿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齿轮工业的发展,齿轮传动领域对于重载齿轮的需求越来越高,重载齿轮由于传递功率大,一般采用较宽的轮齿以减小单位长度的线负荷,由于轮齿较宽且承载较大,容易在轮齿的尾端面引发局部变形较大、应力集中的现象,加剧齿轮的啮合误差,降低齿轮的使用寿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于重载齿轮,提出一种加大轮齿两侧端面柔性的结构,使得其受载下较为容易变形,保证受载均匀性,以降低轮齿局部区域的应力则能够提升其运转平稳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于重载齿轮来说显得尤为有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降低轮齿局部区域的应力、提升其运转平稳性、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一种带端面环形槽的齿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端面环形槽的齿轮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包括主动齿轮轮缘以及其上的主动齿轮渐开线齿,从动齿轮包括从动齿轮轮缘以及其上的从动齿轮渐开线齿,主动齿轮渐开线齿与从动齿轮渐开线齿相啮合,主动齿轮轮缘的端面上开设主动齿轮环形槽,从动齿轮轮缘的端面上开设从动齿轮环形槽。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
1、主动齿轮环形槽的宽度为b、高度为t,15≤b≤30mm,轮缘承载宽度L=Bw-2b,Bw为轮齿宽度。
2、环形槽高度为0.8~1.0h,h为齿高。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升了齿轮端面尾部的柔性,减少了由于受载变形引发的轮齿端面尾部的应力集中,提升整个齿面的载荷均匀性。在齿轮两侧端面尾部设有环形槽,还能够留存有一定的喷出的滑油,提升齿轮在重载时的散热效果,降低热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主动齿轮1和从动齿轮2组成。齿轮1和2分别由轮缘3和4及其上处于啮合状态的渐开线齿组成。在两个齿轮的轮缘3和4端面上开有环形槽5、6;根据齿轮的结构尺寸和传递功率设定环形槽的宽度b和高度t,一般来说,环形槽的宽度可在范围15≤b≤30mm内选取,此时轮缘实际承载宽度L=Bw-2b(Bw—轮齿宽度)需进过强度校核满足最大功率传递需求,在此前提下尽量增加环形槽的宽度;环形槽的高度可根据轮齿结构设定,为提升效果,环形槽的外径与齿根源直径相近,在此基础上,一般建议环形槽高度设定为(0.8~1.0)h(h—齿高);在轮缘宽度L范围外,齿轮可简化为长L、高h、当量厚度的悬伸约束在轮缘上的弹性板单元,这样估算得出有环形槽的齿端部区域挠性是没有环形槽的齿挠性的2~3倍,能够有效避免齿端应力集中现象;与此同时,由于轮齿端面环形槽的存在,喷向齿轮啮合部位的滑油有可能在环形槽内部分贮存,在齿轮重载发热时,有效提高齿端面的换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83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