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对位轴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88440.4 | 申请日: | 2020-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57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潘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耐恩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7 | 分类号: | G01B11/27;B65G3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华信天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4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对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对位轴,包括搬运设备、卷料、对接轴、设备主体,所述对接轴的一端固定有视觉传感器,且视觉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搬运设备的底部固定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的一侧固定有搬运工装轴。本实用新型当搬运设备和设备主体对接时,搬运工装轴靠近对接轴并与对接轴的中心轴平行,开启十字激光发射器发射激光射向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接收到激光束后,将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调节机构移动,使十字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束中心位于视觉传感器的中心位置,从而使搬运工装轴的中心轴与对接轴的中心轴共线,即可完成搬运工装轴与对接轴的对正,调节速度快,耗费时间少,且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对位轴。
背景技术
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和“奇异的激光”。它的亮度约为太阳光的100亿倍。激光的原理早在1916年已被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但直到1960年激光才被首次成功制造。激光是在有理论准备和生产实践迫切需要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一问世,就获得了异乎寻常的飞快发展,激光的发展不仅使古老的光学科学和光学技术获得了新生,而且导致整个一门新兴产业的出现。
目前行业内的卷料搬运装置的卷料搬运工装轴和设备对接时需要人工从侧面确定是否对正,操作者肉眼判断大概位置,然后操作卷料搬运装置移动到大概位置固定,这样调节卷料搬运工装轴的位置不仅耗费时间,而且精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激光对位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激光对位轴,包括搬运设备、卷料、对接轴、设备主体,所述对接轴的一端固定有视觉传感器,且视觉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搬运设备的底部固定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的一侧固定有搬运工装轴,所述搬运工装轴的圆周外壁套接有卷料,且搬运工装轴的一端固定有十字激光发射器,所述搬运工装轴的圆周外壁位于卷料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挡盘和第一挡盘。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箱、活动箱、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活动块,且固定箱固定于搬运设备的底部,固定箱的左右两侧内壁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右侧外壁固定于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有主动轮,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有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圆周外壁套接有传动带。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圆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固定块,第二螺纹杆的圆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相对侧内壁固定连接活动箱。
优选的,所述活动箱的上下两侧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螺纹杆,且第三螺纹杆的圆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活动块,搬运工装轴固定于活动块的一侧外壁。
优选的,所述活动箱的顶部外壁固定于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三螺纹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外壁开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通孔,且活动箱的上下两侧内壁固定有滑杆,滑杆滑动连接于通孔的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激光对位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的十字激光发射器、搬运工装轴、对接轴、视觉传感器、调节机构,当搬运设备和设备主体对接时,搬运工装轴靠近对接轴并与对接轴的中心轴平行,开启十字激光发射器发射激光射向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接收到激光束后,将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调节机构移动,使十字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束中心位于视觉传感器的中心位置,从而使搬运工装轴的中心轴与对接轴的中心轴共线,即可完成搬运工装轴与对接轴的对正,调节速度快,耗费时间少,且精度高,提高了搬运工装轴对接搬运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耐恩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耐恩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884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集成数控控制电路板
- 下一篇:一种双侧防倾覆称重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