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干扰信号抑制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91766.2 | 申请日: | 202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6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子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石龙富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28;H01F27/36;H01F27/38 |
代理公司: | 东莞技创百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8 | 代理人: | 朱晓光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干扰 信号 抑制 变压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频干扰信号抑制变压器,包括:一磁芯,平面磁芯设置在底部,中心磁柱上嵌入一骨架,在骨架最内侧绕制输出绕组N1,输出绕组N1的起始端从骨架的下部开始绕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变压器骨架最内侧绕制输出绕组N1和在骨架最外层绕制第二输出绕组N4,并将两个输出绕组并联使用,在两层输出绕组之间绕制原边绕组N2,在原边绕组N2和输出绕组N1之间绕制一端接地的控制绕组,在原边绕组N2外面包裹一层接地的屏蔽铜箔,从而有效提升电源产品EMI性能,满足各种测试要求。采用本实用新型设计制造开关电源,可降低产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电源中的电器零件,特别是开关电源中的高频干扰信号抑制变压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网络电源、音响电源、医疗设备等中大功率电源,为了提升电源产品EMI可靠性,电路的初级交流采用两级共模输入,外加X电容,次级部分再配备一级共模电感,变压器采用初级三明治绕法工艺。
这种电源EMI结构非常复杂,线路架构对器件的要求非常高,调试难度大,且产品成本高,产品量产时EMC的一致性差,给设计和量产都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产品的的EMC要求越来越严格,产品的抽检频率也提高了 ,市面上出现的产品EMC问题也越来越多,供电设备的EMC性能直接影响终端产品的稳定性,尤其是一些终端医疗产品,对EMC的要求更高,所以电源产品的EMC越来越重要,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开关电源中,变压器是影响EMC指标的重要器件,传统工艺设计的变压器电磁干扰超标,如何改进,是一个研究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电源EMI结构非常复杂,线路架构对器件的要求非常高,调试难度大,且产品成本高,产品量产时EMC的一致性差,给设计和量产都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的问题,提出一种高频干扰信号抑制变压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制造一种高频干扰信号抑制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
一磁芯,平面磁芯设置在底部,中心磁柱上嵌入一骨架,在骨架最内侧绕制输出绕组N1, 输出绕组N1的起始端从骨架的下部开始绕制;
在输出绕组N1之外,绕制控制绕组N3,控制绕组N3为三股平绕,输出绕组N1的起始端从骨架的下部开始绕制;
在控制绕组N3之外,绕制原边绕组N2, 原边绕组N2共78匝,第一层27匝,第二层26匝,第三层25匝,控制绕组N3的起始端从骨架的下部开始绕制;
在控制绕组N3之外,绕制屏蔽层E1,屏蔽层E1为一层,头尾焊接后,用引线与控制绕组N3的尾端连接;
在屏蔽层E1之外,绕制第二输出绕组N4,第二输出绕组N4的起始端从骨架的下部开始绕制。
所述原边绕组N2的第二层导线落入第一层两导线间的凹缝绕制,第三层导线落入第二层两导线间的凹缝绕制。
所述输出绕组N1和第二输出绕组N4的头尾并接。
在所述骨架的骨架底部一侧制备变压器引出插脚,其中插脚①与原边绕组N2的尾端连接;插脚②与原边绕组N2的起始端连接;插脚③与控制绕组N3的尾端和屏蔽层E1连接;插脚④与控制绕组N3的起始端连接。
所述骨架底部的另一侧也制备变压器引出插脚,其中插脚⑤与第二输出绕组N4的起始端连接;插脚⑥与输出绕组N1的起始端连接;插脚⑦与第二输出绕组N4的尾端连接;插脚⑧与输出绕组N1的尾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石龙富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石龙富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917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