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补偿电阻和金属膜电阻选择功能的加速度传感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96576.X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22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晖;牛威;王峰;白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15/12 | 分类号: | G01P15/1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偿 电阻 金属膜 选择 功能 加速度 传感器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补偿电阻和金属膜电阻选择功能的加速度传感器电路,包括信号发生电路、采样电路、放大电路、基准电路、电阻箱,所述的信号发生电路分别与采样电路、放大电路、基准电路连接,所述的电阻箱与基准电路连接,所述的采样电路接地,本实用新型采用电阻箱替代补偿电阻和金属膜电阻,使得被测产品连接简便,选择三个传感器的温度环境条件下,调整电阻箱的阻值来满足传感器的输出,从而使得操作流程简单,通过解算出满足需要的补偿电阻和金属膜电阻,能快速的选择满足需要的温度补偿电阻和金属膜电阻,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传感器装配技术领域,涉及带补偿电阻和金属膜电阻选择功能的加速度传感器电路。
背景技术
企业的加速度、压力开关及压力指示系列传感器产品,因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均需用到线绕式补偿电阻。传统的技术没有对补偿电阻阻值及金属膜电阻阻值的选择做出规定,为选择合适的电阻值,需要凭借操作者的经验及多次摸索才能确定最后满足要求的电阻值,该方法导致电阻选择周期长,整个过程靠人工操作,极易造成误操作,影响最后电阻值的精度,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带补偿电阻和金属膜电阻选择功能的加速度传感器电路,能快速高效的选择满足需要的温度补偿电阻和金属膜电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带补偿电阻和金属膜电阻选择功能的加速度传感器电路,包括信号发生电路、采样电路、放大电路、基准电路、电阻箱,所述的信号发生电路分别与采样电路、放大电路、基准电路连接,所述的电阻箱与基准电路连接,所述的采样电路接地。
进一步,所述的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2、R3,电阻R2、R3串联,电阻R3 一端接地。
进一步,所述的基准电路包括恒流源、电阻R1、二极管D1、补偿电阻安装座、金属膜电阻安装座,恒流源正电源端连接电源VCC,负电源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1一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恒流源的电流调节端ADJ,金属膜电阻安装座与补偿电阻安装座串联形成串联补偿支路,串联补偿支路一端连接于恒流源的电流调节端ADJ,另一端连接恒流源的负电源端,电阻箱一端连接恒流源的电流调节端ADJ,另一端连接恒流源的负电源端。
进一步,所述的串联补偿支路有若干个,若干条串联补偿支路均连接恒流源的电流调节端ADJ和负电源端。
进一步,所述的基准电路包括恒流源、电阻R1、二极管D1、补偿电阻安装座、金属膜电阻安装座,恒流源正电源端连接电源VCC,负电源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1一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恒流源的电流调节端ADJ,金属膜电阻安装座与补偿电阻安装座并联补偿支路,并联补偿支路一端连接于恒流源的电流调节端ADJ,另一端连接恒流源的负电源端,电阻箱一端连接恒流源的电流调节端ADJ,另一端连接恒流源的负电源端。
进一步,所述的并联补偿支路有若干个,若干条并联补偿支路均连接恒流源的电流调节端ADJ和负电源端。
进一步,所述的电阻箱电阻可调。
进一步,所述的电阻箱为滑片变阻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电阻箱替代补偿电阻和金属膜电阻,使得被测产品连接简便,选择三个传感器的温度环境条件下,调整电阻箱的阻值来满足传感器的输出,从而使得操作流程简单,通过解算出满足需要的补偿电阻和金属膜电阻,能快速的选择满足需要的温度补偿电阻和金属膜电阻,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原理图(补偿支路串联);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原理图(补偿支路并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965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