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识别电池包并切换充电电压电流的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97627.0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58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定国;李嘉龙;周文涛;肖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启益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10 | 分类号: | H02J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识别 电池 切换 充电 电压 电流 充电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识别电池包并切换充电电压电流的充电器,其包括依次连接的AC输入端、EMI滤波模块、输入整流模块、输入滤波模块和变压器、主控模块、同步整流恒流输出模块、输出开关模块和供电模块、DC输出端、电池包电压识别模块、3/4/5节电池包检测模块和电池包ID识别模块;电池包电压识别模块包括用于与电池包连接并检测电池包中每节电池电压的充电保护芯片,充电保护芯片连接输出开关模块;电池包ID识别模块包括有与电池包的ID端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比较器单元,该第一、第二、第三比较器单元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光耦与主控模块连接;且第一、第二、第三光耦与主控模块之间分别连接有电阻Rb、电阻Rc、电阻Rd。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智能识别电池包并切换充电电压电流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充电器单一容量锂电池包需要搭配一种专用锂电充电器,这样会延长锂电池包使整体寿命与最佳的充电时间。
随着各种场合的需要会衍伸出不同大小容量电池包,在多种容量电池包中会搭配各容量专用的充电器,这样会造成使用上的麻烦。比如大容量电池包放到小容量电池包搭配充电器,充电电流太小会使其充电时间加长,导致使用者不方便;或是小容量电池包放到大容量电池包搭配的充电器,会使其电池寿命缩短因为充电电流过大。所以锂电池包要搭配专用的锂电池充电器就是这原因。
目前的充电器输出电流小、充电时间长、效率差。对应不同节数锂电池包,要对应不同节数专用充电器,不能兼容,使用起来极为不便。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识别电池包并切换充电电压电流的充电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智能识别电池包并切换充电电压电流的充电器包括依次连接的AC输入端、EMI滤波模块、输入整流模块、输入滤波模块和变压器、与输入滤波模块和变压器均连接的主控模块、与变压器连接的同步整流恒流输出模块、与同步整流恒流输出模块连接的输出开关模块和供电模块、与输出开关模块连接并用于连接电池包的DC输出端,还包括有均与供电模块连接的电池包电压识别模块、3/4/5节电池包检测模块和电池包ID识别模块;所述电池包电压识别模块包括有用于与电池包连接并检测电池包中每节电池电压的充电保护芯片,该充电保护芯片连接所述输出开关模块以控制该输出开关模块通断;所述3/4/5节电池包检测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电池包ID识别模块包括有与电池包的ID端连接的第一比较器单元、第二比较器单元、第三比较器单元,该第一比较器单元、第二比较器单元、第三比较器单元分别通过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三光耦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且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三光耦与所述主控模块之间分别连接有电阻Rb、电阻Rc、电阻Rd。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出开关模块包括有继电器、MOS管Q32、并联于该继电器的线圈两端的二极管D2,该MOS管Q32的D极连接继电器,该 MOS管Q32的G极连接电阻R82连接所述充电保护芯片,该MOS管Q32的S极接地,且该MOS管Q32的S极与G极连接有电阻R83。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有与同步整流恒流输出模块连接的降压芯片、与降压芯片连接的5V端、与5V端连接的电阻R84、与该电阻R84连接的第一电压基准芯片和1.25V端,该降压芯片的型号为CE6375A50PT,该第一电压基准芯片的型号为TL432。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保护芯片的型号为精工S8215,该充电保护芯片的1脚和2脚均连接DC输出端和电池包中的第一节电池,该充电保护芯片的3、4、5、6脚分别连接电池包中的第二节电池、第三节电池、第四节电池、第五节电池,该充电保护芯片的7脚连接GND,该充电保护芯片的7脚连接输出开关模块中MOS管Q32的G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启益电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启益电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976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向标类风筒固定旋转装置
- 下一篇:出光腔体结构及美容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