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应器的催化剂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01691.1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9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胡力;韩振飞;冯亮杰;王伟;庞睿;陆亚东;陈国聪;赵国忠;邢涛;赵雷江;李克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国昊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2 | 分类号: | B01J8/02;B01J19/3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武支才 |
地址: | 3151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器 催化剂 支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器的催化剂支撑结构,设于反应器的壳体内,包括外约束筒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外约束筒组件内的内筒,所述外约束筒组件包括多个长条状的第一弧形板,各第一弧形板竖向设置且支撑在上述壳体的内壁上,并沿圆周方向依次布置而围设形成大致的筒状结构,各第一弧形板与壳体之间形成供反应气通过的间隙通道,所述第一弧形板上设有第一气孔,内筒上开设有第二气孔,由各第一弧形板围成的筒状结构与内筒之间形成用于填充催化剂的填充空间。该催化剂支撑结构方便拆装,且能使第一弧形板的壁厚可大大降低,可实现小孔径成型,避免了多层丝网的使用,简化安装工艺、降低了设备投资,并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器的催化剂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固定床反应器,根据流体流动方式可分为轴向反应器、径向反应器和轴径向反应器。其中,轴向反应器,气体由顶部进入,自上而下轴向穿过催化剂床层,反应后的气体自下部出口离开反应器;径向反应器,气体由顶部进入,通过床层与反应器间的气体分布器进入催化剂,径向通过催化剂床层,最后通过内收集器出反应器;轴径向反应器,气体由顶部进入,主气流穿过收集器的孔壁进入床层,径向通过床层,另一部分仍按照轴向进入床层顶部,离开床层的变换气穿入内收集器的孔壁离开反应器。
如申请号为CN201310048859.5(授权公告号为:CN103071431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耐硫变换工艺的轴径向反应器结构》,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有气体入口,壳体的底部设有气体出口;该反应器结构还包括:第一气体分布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对进入壳体内的气流进行一次再分布,该第一气体分布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的气体入口;第二气体分布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对进入壳体内的气流进行二次再分布,以使气流均匀进入催化剂床层;该第二气体分布器包括筒状结构的外筒体和分别设置在外筒体上、下两端的罩网和底板,所述外筒体上设有气孔,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连接孔,并且该底板坐落在第一隔热层上;所述第一隔热层由填充在所述壳体底部的耐火球构成;所述外筒体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间隔有间隙;气体收集器,套设在所述的外筒体内,用于收集反应后气流,包括内筒体和设置在该内筒体的上端口上的封盖,该内筒体的下端口穿过所述的连接孔连通所述的气体出口,所述内筒体上设有进气孔;所述封盖与所述罩网之间间隔有间隙;格栅,径向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位于所述第二气体分布器的上方,所述格栅和所述罩网之间填充有由耐火球构成的第二隔热层。催化剂填充在第二气体分布器和气体收集器之间的间隙中。外筒体的内壁上、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均设有用于止挡催化剂的丝网。
上述专利中反应器的催化支撑结构(即由第二气体分布器和气体收集器形成)还具有一定的不足,首先,催化剂支撑结构的外筒体其壁厚一般相对较厚,因而开孔孔径也较大,其表面必须铺设丝网,但是由于丝网的强度较低,一旦丝网破裂,催化剂会泄露至外筒体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的环形间隙中,堵塞流程通道,严重影响装置正常运行,致使产品不达标。其次,催化剂支撑结构为整体结构,一旦出现腐蚀、损坏,其内件需整体更换,现场难以解决。并且,催化剂支撑结构的尺寸远远大于反应器入口,内件必须整体进入壳体后方能将筒体与封头进行焊接,增加了筒体整体热处理的难度,增加了制造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固定牢靠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的催化剂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方便拆装的反应器的催化剂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任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反应器的催化剂支撑结构,设于反应器的壳体内,包括外约束筒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外约束筒组件内的内筒,所述外约束筒组件包括多个长条状的第一弧形板,各第一弧形板竖向设置且支撑在上述壳体的内壁上,并沿圆周方向依次布置而围设形成大致的筒状结构,各第一弧形板与壳体之间形成供反应气通过的间隙通道,所述第一弧形板上设有第一气孔,所述内筒上开设有第二气孔,由各第一弧形板围成的筒状结构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用于填充催化剂的填充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国昊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国昊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016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取阀底圈工具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用高效隔音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