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替代植筋的节点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01921.4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62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替代 节点 构造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替代植筋的节点构造,涉及建筑结构的领域,包括先浇部和后浇部,后浇部内设有后置钢筋,先浇部和后浇部的连接处称为连接面;先浇部内设有预埋钢筋和设置于预埋筋端部的套筒,预埋筋插接于套筒内且预埋筋与套筒螺纹连接;套筒垂直于先浇部与后浇部的连接面;套筒背离预埋钢筋的一端延伸至先浇部的外部,且套筒背离先浇部的一端的端面和连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d不小于0;后置钢筋插接于套筒内且后置钢筋和套筒螺纹连接。本申请具有方便快捷植筋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替代植筋的节点构造。
背景技术
植筋是在已施工的建筑不能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而需要加固改造原建筑物,或设计之初已明确知道建筑物前期的功能需求与后期的功能需求不同,而常采用的一种加固方法,本申请所述针对后一种情况即设计之初已确定后期需要改造的情况。
目前,植筋通常是在先浇部与后浇部接触的连接面上弹线定位钻孔,在孔内注入高强植筋胶后植筋,再对高强植筋胶进行固化养护,养护完成后对植入的钢筋进行抽样抗拔实验,检测合格后在后浇钢筋上绑扎钢筋,再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当先浇部的钢筋多而密时,钻孔时经常撞到先浇部内的先浇钢筋,然后需要重新钻孔,找到其他位置植入钢筋,发明人认为存在植筋位置不准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够准确地植入后置钢筋,本申请提供一种替代植筋的节点构造。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替代植筋的节点构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替代植筋的节点构造,包括先浇部和后浇部,所述后浇部内设有后置钢筋,先浇部和后浇部的连接处称为连接面;所述先浇部内设有预埋钢筋和设置于预埋筋端部的套筒,所述预埋筋插接于套筒内且预埋筋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套筒垂直于先浇部与后浇部的连接面;所述套筒背离预埋钢筋的一端延伸至先浇部的外部,且套筒背离先浇部的一端的端面和连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d不小于0;所述后置钢筋插接于套筒内且后置钢筋和套筒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先浇部时,将预埋钢筋和套筒埋设在先浇部内后再浇筑混凝土,在先浇部上套筒在连接面上,再将后置钢筋螺纹连接于套筒内,从而准确快捷地完成植筋。
可选的,所述套筒靠近后浇部的端面与连接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需在浇筑模板上预留相应的孔洞使套筒裸露出来,施工方便。
可选的,所述套筒靠近后浇部的端部增设有钢板,所述钢板靠近后浇部的一侧与连接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浇筑时混凝土进入到套筒内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钢板靠近后浇部的一侧设为粗糙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后浇部的混凝土与先浇部混凝土的抗剪连接。
可选的,所述套筒远离连接面的一端增设有扩口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套筒的锚固强度。
可选的,所述扩口部的内径与套筒内径一致,且扩口部与先浇钢筋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套筒的制作方便,并且内径一致可以增加连接处的长度,从而提高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扩口部的外壁上增设有肋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肋条增加扩口部与周围混凝土的结合力。
可选的,所述套筒远离连接面的一端外壁上增设有短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计算锚固强度时没有考虑到套筒外壁光滑而导致实际的锚固强度低于计算值,增加短筋从而增加套筒部分的锚固强度,使得实际锚固强度不低于计算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东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019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