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细传感器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03267.0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1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华山;王开宇;李维开;杨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鼎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02;H01B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成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细 传感器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细传感器电缆,包括由六股包裹有绝缘层的导体绞合而成的缆芯,所述缆芯外依次设置有缠绕型结构的屏蔽层、内护层和外护层,所述外护层的厚度为0.2mm,材质为耐候聚醚型聚氨酯,所述六股包裹有绝缘层的导体围绕在芳纶填充物的外围。具有微小的外径,优良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微细传感器电缆,尤其是涉及了一种电缆外径、电气性能要求比较高的传感器用电缆。
背景技术
现在制造业高速发展,推动全球智能化工厂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而智能化工厂和物联网中会配备大量的传感器,用来提供大量的测试数据。传感器不断在朝微型化,精密化发展,与之配套的传感器用线缆在满足传统需求的前提下,也提出微细化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细传感器电缆,具有微小的外径,优良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细传感器电缆,包括由六股包裹有绝缘层的导体绞合而成的缆芯,所述缆芯外依次设置有缠绕型结构的屏蔽层、内护层和外护层,所述外护层的厚度为0.2mm,材质为耐候聚醚型聚氨酯,所述六股包裹有绝缘层的导体围绕在芳纶填充物的外围。
前述的一种微细传感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股导体的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绿、白、黑,材质为氟塑料材料。
前述的一种微细传感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06mm,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氟塑料。
前述的一种微细传感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型结构的屏蔽层由48-50根直径为0.06mm镀锡铜丝左向缠绕形成。
前述的一种微细传感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层采用氟塑料材料,厚度0.07mm。
前述的一种微细传感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采用7根直径为0.06mm的镀银合金丝绞合而成。
前述的一种微细传感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型结构的屏蔽层的屏蔽密度≥80%,采用镀锡铜丝或其它合适镀层的铜丝缠绕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采用超薄绝缘层、薄壁内护层、薄壁外护层等结构,大大减小了电缆的外径,同时在导体的间隙充填芳纶,使整个缆芯结构更加稳定;
2、采用镀银合金丝导体、氟塑料绝缘,在大幅减小电缆外径的情况下,保持了电缆优异的电气性能,氟塑料绝缘电气性能远优于PVC和PE材料。
3、采用小节距倍比绞合导体和缆芯,超薄绝缘、薄壁内护层、薄壁外护层结构,保证了电缆的柔性;
4、采用镀银合金丝导体、芳纶填充,大大提高了电缆的抗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细传感器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微细传感器电缆,包括由六股包裹有绝缘层2的导体1绞合而成的缆芯,所述缆芯外依次设置有缠绕型结构的屏蔽层4、内护层5和外护层6,所述外护层6的厚度为0.2mm,材质为耐候聚醚型聚氨酯,所述六股包裹有绝缘层2的导体1围绕在芳纶填充物3的外围。
通过将传感器电缆设计成由六股围绕在芳纶填充物3的外围导体1绞合而成的缆芯,并在缆芯外设置缠绕型结构的屏蔽层、薄壁内护层、薄壁外护层等结构,并在导体间隙处设置芳纶充填物3,在保证整个电缆稳定性的情况下,大大减小了电缆的外径,使其能够符合微细传感器应用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鼎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鼎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03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