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射片、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03726.5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22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徐贤强;陈洋;姜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G09F9/30;G02B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背光源 移动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反射片、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所述反射片包括反射片本体和若干漏光结构;所述漏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反射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上,并沿所述反射片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成型,且沿所述反射片本体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通过在所述反射片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漏光结构,并控制所述漏光结构沿所述反射片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成型,进而在所述漏光结构位置处,破坏所述反射片本体的反射面,使得漏光结构所在的区域处丧失反射光线的能力,进而使得部分光线透射过所述反射片本体,进而可以使得透射过的光线被所述漏光结构处的背板吸收,进而有效的降低灯口处的亮度,以改善灯口灯眼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反射片、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在饱和的手机行业里,客户对背光源要求不再像以前,只要点亮既为合格;而是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背光源灯口效果的要求更为严格;同时,现有手机也越来越倾向于全屏化,这就要求背光源的边框越来越窄,这就使得灯口的光效处理难度大大增加;然而反射片靠近灯口位置处,往往会因为灯前的聚光严重,容易造成视效上灯前发亮(即灯口灯眼),进而影响背光源的显示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缺陷与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反射片、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源的灯口出现灯眼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反射片,其包括:
反射片本体;
若干漏光结构,所述漏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反射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上,并沿所述反射片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成型,且沿所述反射片本体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漏光结构设置为凹槽;
所述凹槽凹设于所述反射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沿所述反射片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漏光结构设置为通槽;
所述通槽凹设于所述反射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沿所述反射片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反射片本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光源,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反射片。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背板,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灯条,所述灯条设置于所述背板上,且位于所述反射片本体设置有漏光结构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灯条还包括:
电路板;
若干LED芯片,所述LED芯片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LED芯片的出光面正对所述漏光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背板的一面上;
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灯条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匀光槽。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反射片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靠近所述灯条的一端上,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导光板的端面上;
中框,所述中框套设于所述背板上和遮光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037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漆包机用自动换盘切线机构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纱线加热传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