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蓄水型采砂坑修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05693.8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38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2B3/12;E02B3/16;E04H17/14;C02F3/00;A01G9/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晓佩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蓄水 砂坑 修复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蓄水型采砂坑修复系统,涉及河道采砂与治理领域,包括采砂坑、铅丝笼、生态袋、复合土工布、开挖土和碳纤维生态草,隔离网拦等。对于原采砂坑进行放坡,两侧坡度不小于1:5,与上下游衔接坡度不小于1:10,放坡后土坡表面铺设复合土工布,土工布上面铺设回填土,回填土表面铺设铅丝笼,笼内放置生态袋,生态袋内放置草籽、种植土及采砂弃料。铅丝笼之间采用铅丝绑扎固定,平铺在采砂坑的边坡及底部。底部铅丝笼上布设碳纤维生态草。采砂坑边坡顶部放置隔离网拦。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河道内采砂坑进行生态修复,其中铅丝笼生态袋不仅具有良好的防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采砂与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蓄水型采砂坑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砂石资源储量较为丰富,而且河砂是优良的建筑材料,随着建筑市场对河砂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开采河砂直接成本低,采砂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而在不合理的区域、不恰当的时间、过量开采河道形成的采砂坑,对河势的稳定、防洪安全,以及对河道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保护、涉河设施的正常运行等产生不利影响。为维护河势,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河道防洪及涉河工程安全,对采砂坑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采砂坑的治理主要采用两种措施,一是回填措施,即采用分层填筑方式将采砂坑回填至设计高程,二是放坡措施,通过削坡、贴坡的方式放缓采砂坑边坡。传统的采砂坑治理方式,具有景观性差,生态效果不理想等特点。因此,如何采用生态工程的措施治理河道采砂坑,既要保证河道形态完整,治理后的植被系统与天然条件基本一致,又要形成具有观赏性的河道景观,这正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蓄水型采砂坑修复系统,以解决现有治理措施,景观性差、生态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蓄水型采砂坑修复系统,包括采砂坑、柔性铅丝笼生态袋、开挖土、复合土工布、回填弃料、工字型碳纤维生态草支撑装置、隔离网栏、混凝土方形墩。
所述采砂坑包括底部、边坡和顶部,所述采砂坑的边坡和底部设置有复合土工布,所述复合土工布上铺设有开挖土,所述开挖土上设置有柔性铅丝笼生态袋;采砂坑底部的柔性铅丝笼生态袋上部布设工字型碳纤维生态草支撑装置,顶部布置隔离网拦,所述隔离网栏底部由混凝土方形墩固定,所述工字型碳纤维生态草支撑装置底部上方铺设有回填弃料。
放坡后的采砂坑边坡及底部采用复合土工布进行防渗蓄水;采用柔性铅丝笼生态袋进行防护;采砂坑底部的柔性铅丝笼生态袋上部采用布设工字型碳纤维生态草支撑装置,采砂坑顶部布置隔离网拦;所述工字型碳纤维生态草支撑装置底部上方铺设有回填弃料,固定工字型碳纤维生态草支撑装置。
进一步,采砂坑经过放坡处理,边坡不小于1:5,顺水流方向坡度不小于1:10。放坡后的采砂坑,其坑底有利于与上下游河道平顺衔接,避免对河势产生不利影响,采砂坑边坡有益于保持边坡稳定,减少塌岸,便于后期开展生态治理措施。
进一步,采砂坑的边坡和底部采用柔性铅丝笼生态袋进行防护。柔性铅丝笼生态袋包括铅丝笼、生态袋、草籽、以及由腐殖土和采砂弃料组成的混合料。所述铅丝笼内放置生态袋,所述生态袋内包裹有草籽和混合料,所述草籽和混合料混合均匀。
进一步,采砂坑边坡的柔性铅丝笼生态袋采用顺边坡方向铺设,采砂坑底部的柔性铅丝笼生态袋采用错层叠放布置。这样,有利于减少工程量,提高抗冲能力。
进一步,位于采砂坑底部的柔性铅丝笼生态袋的上部采用梅花形方式布置工字型碳纤维生态草支撑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056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