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缺胶轮辋保护件的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06047.3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12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宋恩磊;杨琦琦;高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3/00 | 分类号: | B60C13/00;B60C15/02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张名列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胶轮 保护 轮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缺胶轮辋保护件的轮胎,包括胎侧和与胎侧子口区域相连接的轮辋保护件,表示所述轮辋保护件的轮廓曲线由过渡连接的上侧弧、顶弧和下侧弧构成,所述上侧弧的半径R1为160‑240mm,所述顶弧至胎侧的最大横向距离L为3.0‑4.4mm。本实用新型是在保证轮胎性能的同时,对轮辋保护件的形状进行优化,即对轮辋保护件进行减薄设计,使轮辋保护件的形状面积更小、用料更少,且达到防止缺胶现象;同时在保证排气性能的前提下,可减少轮辋保护件上的排气孔数量、及取消径向气线设置,使其外观更美观,同时保证装胎效果更突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缺胶轮辋保护件的轮胎。
背景技术
在轮胎领域,轮辋保护件是在胎侧部位上增加一个用于保护轮辋的结构,目前现有的轮辋保护件大致为两种:(1)在轮辋保护件上增加气孔和径向气线进行排气,如此克服所出现的轮辋保护件处的缺胶现象,但目前此轮辋保护件的形状面积大、且用料多,而且装胎效果不明显;(2)此轮辋保护件的形状面积虽较小、用料也较少,但也需要增加气孔和径向气线进行排气,致使失去了轮胎外观效果,而且装胎效果虽相比于第(1)种有所改善,但依然不够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缺胶轮辋保护件的轮胎,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防缺胶轮辋保护件的轮胎,包括胎侧和与胎侧子口区域相连接的轮辋保护件,表示所述轮辋保护件的轮廓曲线由过渡连接的上侧弧、顶弧和下侧弧构成,所述上侧弧的半径R1为160-240mm,所述顶弧至胎侧的最大横向距离L为3.0-4.4mm,所述顶弧的中点距离胎踵的距离h为30-35mm。
进一步地,所述轮辋保护件上位于上侧弧区域中靠近于轮胎的胎侧方向上和靠近于顶弧方向上均设置有排气孔,且所述排气孔的数量均为8-16个。
进一步地,所述顶弧的半径R2为55-80mm。
进一步地,所述轮辋保护件的面积为20-50mm2,重量为30-80g。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在保证轮胎性能的同时,对轮辋保护件的形状进行优化,即对轮辋保护件进行减薄设计,使轮辋保护件的形状面积更小、用料更少,且可达到防止缺胶现象;同时在保证排气性能的前提下,可减少轮辋保护件上的排气孔数量、及取消径向气线设置,使其外观更美观;本实用新型中轮辋保护件的横向突出(即顶弧)的尖点位置相比现有技术明显提高,使轮辋装上轮胎后,顶弧更突出,装胎效果更明显,可更好起到保护轮辋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轮辋保护件的轮廓曲线图;
图3为对比例1的轮辋保护件的轮廓曲线图;
图4为对比例9的轮辋保护件的轮廓曲线图;
图中:1、胎侧;2、轮辋保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060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