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回收利用的基坑支护工程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08509.5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94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峰;贾晓鹏;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中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刘栋栋 |
地址: | 710003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回收 利用 基坑 支护 工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回收利用的基坑支护工程锚杆,包括主体和立筒;所述主体顶部固定连接顶盖,上方外侧设有刻度线,底部设有螺纹凹槽;所述立筒顶部固定连接锚杆盘,中部固定连接转轴,底部外侧固定连接锥尖,底部内侧固定连接螺纹凸盖。本实用新型在旋拧主体时,通过观察指示线与校准线,以及刻度线位置,可以精确的辨识出旋拧是否到位,从而避免因旋拧不到位使锚杆无法通过锚杆拉拔器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支护工程锚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可回收利用的基坑支护工程锚杆。
背景技术
锚杆支护是指在边坡、岩土深基坑等地表工程及隧道、采场等地下硐室施工中采用的一种加固支护方式。用金属件、木件、聚合物件或其他材料制成杆柱,打入地表岩体或硐室周围岩体预先钻好的孔中,利用其头部、杆体的特殊构造和尾部托板(亦可不用),或依赖于黏结作用将围岩与稳定岩体结合在一起而产生悬吊效果、组合梁效果、补强效果,以达到支护的目的。具有成本低、支护效果好、操作简便、使用灵活、占用施工净空少等优点。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可回收式锚杆难以辨识旋拧是否到位,仅利用黏结力实现侧向固结效果,以及锚杆到达使用期限后不方便更换及回收的问题。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点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可回收利用的基坑支护工程锚杆,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回收利用的基坑支护工程锚杆,以解决现有锚杆难以识别旋拧是否到位,仅利用黏结力实现侧向固结效果以及达到使用期限后不方便更换及回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可回收利用的基坑支护工程锚杆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可回收利用的基坑支护工程锚杆,包括主体和立筒;所述主体顶部固定连接顶盖,上方外侧设有刻度线,底部设有螺纹凹槽;所述立筒顶部固定连接锚杆盘,中部固定连接转轴,底部外侧固定连接锥尖,底部内侧固定连接螺纹凸盖。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顶面设有指示线,且指示线长度为顶盖半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凹槽内直径与螺纹凸盖外直径相同,且螺纹凹槽高度低于螺纹凸盖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盘顶部设有校准线,中部设有孔洞,且孔洞内直径与立筒内直径相同,且锚杆盘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地面。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半圆板,且半圆板设有两组并相互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半圆板底部固定连接卡块,且卡块高度小于转轴下方通孔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旋拧主体时,通过观察指示线与校准线,以及刻度线位置,可以精确的辨识出旋拧是否到位,从而避免因旋拧不到位使锚杆无法通过锚杆拉拔器的检测。
2、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将主体向下旋拧过程中,推动半圆板向下旋转,从而带动卡块向两侧移动,使卡块通过通孔穿过立筒,进而插入近岩土层,使立筒侧面增加除依靠黏结力之外的固结效果。
3、本实用新型在需要将主体更换及回收时,旋拧顶盖向上旋出主体,同时不影响立筒插入时的状态,将同一批次新的主体重新旋拧入立筒中,方便更换及回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中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085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讯工程用的接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气检测仪的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