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光复合膜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10824.1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4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吴纪超;李英;王凤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龙桥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张芹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光 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光复合膜,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上设有镀层,下表面上分布有若干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均包括圆形的口部和圆形的底部;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与第二凹陷部的口部直径相等或不相等。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提高聚光膜的辉度,以满足显示器等部件的显示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光复合膜。
背景技术
聚光膜广泛应用于各类LCD背光模组、OLED背光模组等背光模组中。自然光或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在向显示面板传播过程中损失较多,由此造成显示器显示亮度不够,而现有技术中的聚光膜能够较好的解决该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现有技术中聚光膜的辉度,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聚光膜进一步进行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聚光复合膜,能够进一步提高聚光膜的辉度,以满足显示器等部件的显示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聚光复合膜,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上设有镀层,下表面上分布有若干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均包括圆形的口部和圆形的底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与第二凹陷部的口部直径相等或不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陷部与相邻位置的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之间具有最小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陷部与相邻位置的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之间具有最小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7um-60um;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7um-40u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口部直径为3um-30um;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口部至底部的深度为2um-20um。
进一步的,所述基层的下表面覆设有扩散层。
进一步的,所述镀层为镀银层或镀镍层。
进一步的,所述镀层的厚度为0.5um-10u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凹陷结构中的第一凹陷结构和第二凹陷结构的尺寸大小以及排列设计,入射基层的光线经过凹陷结构的散射传播后,提高了出光的均匀性,能够获得比现有技术中的聚光膜更为优秀的发光效果,有效提高聚光复合膜的辉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层的下表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基层;11、凹陷结构;111、第一凹陷部;112、第二凹陷部;2、镀层;3、扩散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龙桥光电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龙桥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108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UR抗拉螺旋电缆
- 下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计算机硬件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