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绕组端部模块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13783.1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9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裴瑞琳;郑杭兵;丁宇;施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H02K3/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王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苏虹***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绕组 模块化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绕组端部模块化结构,包括轴伸端绕组和引出线端绕组;所述轴伸端绕组和所述引出线端绕组安装于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所述轴伸端绕组上包括第一连接端点;对第一连接端点以外的所述轴伸端绕组灌封形成轴伸端绕组端部模块;所述引出线端绕组上包括第二连接端点;对第二连接端点以外的所述引出线端绕组灌封形成引出线端绕组端部模块;在U相定子端部绕组中,每条支路的过桥线置于该绕组的内圈,各支路尾部中性点及各支路引出线均焊接在环形铜线上。本方案采用电机两端的绕组端部模块可单独下线的方式,再与定子铁芯内的直导线元件相连接,电机两端绕组排列紧凑,端部高度短,易于线的成型和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绕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绕组端部模块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电机绕组下线方式主要是利用绕线模工装将绝缘导线按一定形状绕制成单匝或多匝线圈,再将所有线圈按照设计要求下到定子槽内,线圈轴向两端超出定子铁芯的部分称为绕组端部,该绕线方法下线圈长度及两端高度不易控制统一,端部长度增加,同时增加下线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绕组端部模块化结构,解决了电机线圈长度不统一,两端端部参差不齐,导致电机绕组电阻增大,电磁线损耗增大,同时端部高度增大;对于匝数过多的线圈,下线不便等诸多问题。
本方案中涉及的一种绕组端部模块化结构,包括:轴伸端绕组和引出线端绕组;轴伸端绕组和所述引出线端绕组安装于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轴伸端绕组上包括第一连接端点;对第一连接端点以外的轴伸端绕组灌封形成轴伸端绕组端部模块;引出线端绕组上包括第二连接端点;对第二连接端点以外的引出线端绕组灌封形成引出线端绕组端部模块;在U相定子端部绕组中,每条支路的过桥线置于该绕组的内圈,各支路尾部中性点及各支路引出线均焊接在环形铜线上。
轴伸端绕组中的电磁线元件按电机绕组分布顺序连接,且每个电磁线元件两端预留有所述第一连接端点;第一连接端点与定子铁芯内对应的电磁线元件相连接。
引出线端绕组中的电磁线元件按照电机绕组分布顺序布置,且引出线端绕组上包括U相引出线、V相引出线、W相引出线;引出线端绕组上的每个电磁线元件两端留有第二连接端点;第二连接端点与定子铁芯内对应的电磁线元件相连接。
优选的是,电磁线元件包括但不限于铜线、铝线、银线,电磁线元件为扁线或圆线。
优选的是,第一连接端点与定子铁芯内对应的电磁线元件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连接或者接插件连接。
优选的是,第二连接端点与定子铁芯内对应的电磁线元件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连接或者接插件连接。
优选的是,灌封后的轴伸端绕组和灌封后的引出线端绕组表面涂覆有防凝露硅胶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电机两端的绕组端部模块可单独下线,再与定子铁芯内的直导线元件相连接,电机两端绕组排列紧凑,端部高度短,易于线的成型和加工。
2、电机端部绕组变短,轴向长度缩短、铜耗减小,因此电机效率提高,同时灌封处理后,绕组端部与灌封材料直接接触,端部绕组散热能力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轴伸端绕组端部模块的结构图;
图2为轴伸端绕组的结构图;
图3为引出线端绕组端部模块的结构图;
图4为引出线端绕组的结构图;
图5为U相定子端部绕组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137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显示屏加工用防刮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室外防雨水防尘土散热的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