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却效果好的等离子切割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15572.1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91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章丽;朱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迪来欧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0/00 | 分类号: | B23K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1100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薛店镇暖泉***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效果 等离子 切割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的等离子切割电极,包括电极主体,电极主体的顶面中心位置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散热体,散热体的顶部边缘沿周向开设有多个沿散热体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电极主体上设有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之间设有发射体;散热体的底部中心位置开设有盲孔,电极主体内还设有延伸至盲孔内的水管,电极主体的侧面沿周向设有多个出水口,出水口接至环状管,环状管上设有回流管。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发射体采用分布式设计,更易于发射体的热量向散热体传导,盲孔、水管以及出水口的设计使得发射体上的热量可快速被水流带走,最终可降低发射体因高温产生的损耗,延长发射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等离子切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效果好的等离子切割电极。
背景技术
等离子切割是利用等离子弧的热能实现切割的方法,等离子切割的原理是以高温高速的等离子弧为热源,将被切割部分局部融化,并利用压缩高速的机械冲刷力将已融化的金属或非金属吹走而形成狭窄切口的过程。等离子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切割热源,可以切割普通切割难以切割的铝、铜、镍、钛、铸铁、不锈钢和高速钢等。在等离子切割过程中,对于电极的消耗是巨大的,电极的消耗主要是指发射体的消耗,解决发射体的散热问题有利于提高发射体的使用时间,也利于提高电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的等离子切割电极,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冷却效果好的等离子切割电极,包括电极主体,所述电极主体的顶面中心位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散热体,散热体的顶部边缘沿周向开设有多个沿散热体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电极主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之间设有发射体;所述散热体的底部中心位置开设有盲孔,所述电极主体内还设有延伸至所述盲孔内的水管,电极主体的侧面沿周向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至环状管,所述环状管上设有回流管。
基于上述,所述盲孔的底部以及侧面均设有对所述水管的位置进行限定的限位片。
基于上述,所述散热体通过钎焊或者压配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通孔内。
基于上述,所述发射体通过钎焊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之间。
基于上述,所述电极主体的材质为铜、银、铜合金或者银合金。
基于上述,所述散热体的材质为银。
基于上述,所述发射体的材质为铪或钨。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散热体的顶部边缘沿周向开设有多个沿散热体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在电极主体上设置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之间设置发射体,此结构设计有利于发射体的热量箱散热体扩散;另外,在散热体的底部中心位置开设盲孔,电极主体内设置延伸至盲孔内的水管,电极主体的侧面沿周向设有多个出水口,此结构设计可利用水将散热体上的热量快速带走,进而降低高温对发射体造成的损耗,从而延长发射体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发射体采用分布式设计,更易于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向外散发,延长发射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散热体的俯视图。
图中:1.电极主体;2.散热体;2-1.盲孔;2-2.第一凹槽;3.发射体;4.水管;5.限位片;6.出水口;7.环状管;8.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迪来欧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迪来欧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155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纤维纤维用短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备快速除杂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