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孔式电极火花塞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16046.7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8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翁文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文章 |
主分类号: | H01T13/34 | 分类号: | H01T13/34;H01T13/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韦恩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5 | 代理人: | 李华双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孔 电极 火花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孔式电极火花塞,包括火花塞本体、中心电极及侧电极,所述中心电极的外侧包裹有绝缘体,所述中心电极安装在所述火花塞本体的中间部段,所述中心电极的一端相对凸出于所述火花塞本体,所述侧电极安装于所述火花塞本体的端部边缘,所述侧电极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中心电极之间存在间隙。上述的穿孔式电极火花塞,通过改良点火塞的电极结构以增强点火效果,提高汽油在发动机缸内的燃效效率,有效降低燃油的消耗;并且能够避免汽油燃效不充分而导致发动机引擎积碳,确保火花塞不易受到污染,从而有效提高了火花塞本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花塞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穿孔式电极火花塞。
背景技术
火花塞是汽油机点火系统中将高压电流引入气缸产生电火花,用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体的部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中石化汽油的提炼技术限制,容易造成国内汽油达不到国际标准,导致引擎缸内污染及燃烧效率不佳,使汽油车发动机引擎积碳堆叠、尾气排放超标及动力下降,进而污染火花塞,最终导致点火效率低下。同时,世界上汽车引擎的设计都是在燃烧效率中下大功夫及大资金,目的都是在优化良好的燃烧效率,也就是所谓引擎热效率的提升;所谓引擎热效率,就是汽油的化学能,在经过引擎活塞的进气、压缩、点火及排气过程成所转化的机械能,就是由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就是所谓的引擎热效率,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及公里数的增加,热效率也随着下降。
针对于上述问题,市面上一般采用添加燃油添加剂或改良电脑ECU程式的方式来提升引擎动力,但是因为燃油添加剂是化学成分也会造成空气污染,或者从引擎电脑ECU程式下手会缩短引擎寿命,后期造成的问题会越发严重。因此,有必要针对火花塞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良,从而提高引擎的燃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引擎燃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穿孔式电极火花塞,通过改良点火塞的电极结构以增强点火效果,提高汽油在发动机缸内的燃效效率,有效降低燃油的消耗,以最少的化学能转化成最高的机械能。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穿孔式电极火花塞,包括火花塞本体、中心电极及侧电极,所述中心电极的外侧包裹有绝缘体,所述中心电极安装在所述火花塞本体的中间部段,所述中心电极的一端相对凸出于所述火花塞本体,所述侧电极安装于所述火花塞本体的端部边缘,所述侧电极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中心电极之间存在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穿孔式电极火花塞,通过改良点火塞的电极结构以增强点火效果,提高汽油在发动机缸内的燃效效率,有效降低燃油的消耗,以最少的化学能转化成最高的机械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电极包括支撑部及连接部,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火花塞本体的端部边缘,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中心电极的上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部,所述通孔的中心点与所述中心电极的中心点为共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边缘线上任意一点到所述中心电极的中心点的距离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火花塞本体包括接线螺母、壳体、密封垫圈、接线螺杆及螺纹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穿孔式电极火花塞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穿孔式电极火花塞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圈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穿孔式电极火花塞;
10、火花塞本体,11、接线螺母,12、壳体,20、中心电极,30、侧电极,31、通孔,32、支撑部,33、连接部,40、绝缘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文章,未经翁文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160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驾驶车底盘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移动的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