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轮增压器涡轮扇孔贯通的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19741.9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00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兴嘉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B65G47/52;B65G47/8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薛寓怀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增压 贯通 自动检测 装置 | ||
1.一种涡轮增压器涡轮扇孔贯通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扇输送装置(1)、支撑架(2)、CCD检测相机(3)、检测升降驱动组件(4)、检测水平驱动组件(5)和检测旋转驱动组件(6),所述涡轮扇输送装置(1)上可进行涡轮扇的输送,所述支撑架(2)的截面为L型,所述支撑架(2)的下端部和涡轮扇输送装置(1)固定连接,并且支撑架(2)的上端部位于涡轮扇输送装置(1)的上方,所述检测升降驱动组件(4)设置在支撑架(2)的上端部上,所述检测水平驱动组件(5)和检测升降驱动组件(4)连接,并且检测升降驱动组件(4)可驱动检测水平驱动组件(5)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检测水平驱动组件(5)位于涡轮扇输送装置(1)的上方,所述检测旋转驱动组件(6)和检测水平驱动组件(5)连接,并且检测水平驱动组件(5)可驱动检测旋转驱动组件(6)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CCD检测相机(3)和检测旋转驱动组件(6)连接,并且CCD检测相机(3)位于涡轮扇输送装置(1)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涡轮扇孔贯通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扇输送装置(1)包括输送支撑架(11)、涡轮扇送带(12)、传送带驱动马达(13)、挡料板一(14)、挡料板二(15)和一组挡料板连接组件(16),所述涡轮扇送带(12)、传送带驱动马达(13)和一组挡料板连接组件(16)均设置在输送支撑架(11)上,并且传送带驱动马达(13)可驱动涡轮扇送带(12)循环转动,所述挡料板一(14)和挡料板二(15)位于涡轮扇送带(12)沿传送方向的两侧,并且挡料板一(14)和挡料板二(15)对称设置,所述挡料板一(14)和挡料板二(15)均和一组挡料板连接组件(16)连接,所述一组挡料板连接组件(16)沿涡轮扇送带(12)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增压器涡轮扇孔贯通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板连接组件(16)包括水平支撑杆一(161)、挡料板连接板一(162)、挡料板连接板二(163)和一组支撑组件(164),所述一组支撑组件(164)固定设置在输送支撑架(11)上,并且一组支撑组件(164)两两对称设置,所述水平支撑杆一(161)的两端分别和支撑组件(164)连接,所述挡料板连接板一(162)和挡料板连接板二(163)的上端部均套设在水平支撑杆一(161)上,所述挡料板连接板一(162)的下端部和挡料板一(14)固定连接,所述挡料板连接板二(163)的下端部和挡料板二(1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增压器涡轮扇孔贯通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64)包括固定安装块(165)、竖直支撑杆一(166)和转接块(167),所述固定安装块(165)固定设置在输送支撑架(11)上,所述竖直支撑杆一(166)的下端部固定设置在固定安装块(165)上,所述转接块(167)设置在竖直支撑杆一(166)的上端部上,所述水平支撑杆一(161)的端部和转接块(16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增压器涡轮扇孔贯通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支撑架(11)上设有上料板(17)和出料板(18),所述上料板(17)位于涡轮扇送带(12)的起始端,所述出料板(18)位于涡轮扇送带(12)的末端,所述挡料板一(14)和挡料板二(15)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上料板(17)和出料板(18)位置处,所述输送支撑架(11)上设有进料感应器(19)和出料感应器(110),所述进料感应器(19)位于涡轮扇送带(12)的起始端,所述出料感应器(110)于涡轮扇送带(12)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涡轮扇孔贯通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升降驱动组件(4)包括至少一个升降驱动气缸(41)和升降支撑板(42),所述升降驱动气缸(41)和支撑架(2)的上端部固定连接,并且升降驱动气缸(41)的活塞杆和升降支撑板(42)连接,所述检测水平驱动组件(5)设置在升降支撑板(42)的下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兴嘉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兴嘉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197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专业教学用切割模拟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汽车雾灯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