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过盈封装连接的传感器、终端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23668.2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77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栋;宋同健;姜宝龙;崔桐林;刘涛;祁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鸣川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2B6/42 |
代理公司: | 威海汇英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320 | 代理人: | 于保妹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封装 连接 传感器 终端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光纤过盈封装连接的传感器、终端及车辆,光纤过盈封装连接的传感器包括传感器主体,传感器主体的一侧设有发射接收端,发射接收端内设有一对插入孔,插入孔内连接有光纤,光纤与发射接收端之间过盈连接,光纤远离传感器主体的一端上连接有光纤插芯,光纤插芯设于发射接收端的外侧,发射接收端上连接有密封保护盖,密封保护盖上设有与光纤插芯相匹配的保护槽,保护槽内设有挤压式卡合机构,插入孔内填充有胶水,用于对插入孔起到密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应机构的设置,使得外界的杂质不易通过插接孔粘附在光纤的表面,从而可以降低尾气检测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保证尾气检测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气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光纤过盈封装连接的传感器、终端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现代文明中,汽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但是,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汽车也带来了大气污染,即汽车尾气污染。在中国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有资料表明,上海市的汽车总量只相当于日本东京的1/12,但空气中主要由汽车排放的CO、HC和NOx的总量却基本相同。中国在用汽车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增加,将大幅度增长。由此可见,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物的紧迫性。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许多生产商在汽车出厂前,都会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尾气检测,汽车尾气检测过程中会用到尾气检测传感器,其中,尾气检测传感器,包括传感器主体、发射设备以及接收设备,传感器主体上至少包括光路管组Ⅰ和光路管组Ⅱ,光路管组Ⅰ与发射设备相配合以形成发射光路,光路管组Ⅱ与接收设备相配合以形成接收光路,光路管组Ⅰ上位于发射光路的末端形成有发射窗口,光路管组Ⅱ上位于接收光路的末端形成有接收窗口,发射窗口与接收窗口之间相配合以满足发射窗口射出的光线进入接收窗口,发射窗口与接收窗口之间形成有供检测用的间隙,光路管组Ⅰ和光路管组Ⅱ均有1根光路管,以此来进行尾气检测。
在尾气检测传感器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连接光纤进行使用,现有的光纤连接方式主要为插接,插接虽然简单易操作,但为了保证光纤能够顺利插入到尾气检测传感器的内部,插接孔一般都设置较大,在光纤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外界的杂质容易进入到插接孔内,造成光纤上粘附一定的灰尘,从而影响光纤的正常使用,造成尾气检测传感器的测量误差。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光纤过盈封装连接的传感器、终端及车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光纤过盈封装连接的传感器、终端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尾气检测传感器因光纤插入孔过大而易粘附灰尘,影响测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光纤过盈封装连接的传感器,包括传感器主体,所述传感器主体的一侧设有发射接收端,所述发射接收端内设有一对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内连接有光纤,所述光纤与发射接收端之间过盈连接,所述光纤远离传感器主体的一端上连接有光纤插芯,所述光纤插芯设于发射接收端的外侧,所述发射接收端上连接有密封保护盖,所述密封保护盖上设有与光纤插芯相匹配的保护槽,所述保护槽内设有挤压式卡合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孔内填充有胶水,用于对插入孔起到密封的效果,使得外界的杂质不易粘附在光纤上,从而可以保证传感器主体的测量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接收端靠近密封保护盖的一面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于一对光纤插芯的外侧,便于磁条插入到固定槽内,实现发射接收端与密封保护盖的固定,便于进一步保护光纤插芯,使得外界的杂质不易粘附到光纤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鸣川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威海鸣川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236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计算机切换器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塑胶件焊接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