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可撕拉密封导流管管口的液体导流盖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25479.9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32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曹争祥;唐林;罗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丽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47/10 | 分类号: | B65D4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7 | 代理人: | 刘焕敏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沙三帝堂路75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可撕拉 密封 导流 管口 液体 | ||
一种双层可撕拉密封导流管管口的液体导流盖,它涉及液体导流盖技术领域,它包括外层硬胶层、管口撕拉密封片、撕拉环、撕拉线、导流盖外壳体、瓶口圈、外盖旋合螺纹、密封软胶环体、管内撕断弹性层、瓶口旋合螺纹、撕拉槽口,外层硬胶层与管内撕断弹性层相融合,管内撕断弹性层与管口撕拉密封片相连接,且为一体化构件,管口撕拉密封片上端与撕拉环固定连接,管口撕拉密封片上设有撕拉线,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多种材料的多次同次同体成型,保证其导管口的密封能力,且避免了单种材料无法撕断的情况,在保证了导流盖的密封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适应与网购时代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导流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可撕拉密封导流管管口的液体导流盖。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盛装液体瓶子也在不断的改善,在为了减少白色污染且为了增加密封性,出现了可撕拉的一种导流盖,使其在能够完美密封瓶子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导流液体,导流盖是一种可用于多领域的瓶盖设备,在进行使用时,能够更为有效的增加了瓶子的密闭性,也在使用时,保证了瓶内液体的安全倒出使用,导流盖在日常使用中能够给人们提供方便,但是,仍具有以下不足:
现有技术中,目前导流盖采用单一材料成型,导流盖与瓶口接触密封效果欠佳,且导流管口部由于单一材料只能满足结构强度要求,无法成型密封功能,所以都是敞口结构,在快件运输过程中容易漏液而无法适应网购时代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目前导流盖采用单一材料成型,导流盖与瓶口接触密封效果欠佳,且导流管口部由于单一材料只能满足结构强度要求,无法成型密封功能,所以都是敞口结构,在快件运输过程中容易漏液而无法适应网购时代的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层可撕拉密封导流管管口的液体导流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可撕拉密封导流管管口的液体导流盖,它包括外层硬胶层1、管口撕拉密封片2、撕拉环3、撕拉线4、导流盖外壳体5、瓶口圈6、外盖旋合螺纹7、密封软胶环体8、管内撕断弹性层9、瓶口旋合螺纹10、撕拉槽口11,所述外层硬胶层1与管内撕断弹性层9相融合,所述管内撕断弹性层9与管口撕拉密封片2相连接,且为一体化构件,所述管口撕拉密封片2上端与撕拉环3固定连接,所述管口撕拉密封片2上设有撕拉线4,所述管内撕断弹性层9与管口撕拉密封片2连接处设有撕拉槽口11,所述管内撕断弹性层9设置在导流盖外壳体5上,所述外盖旋合螺纹7与瓶口旋合螺纹10设置在导流盖外壳体5上,所述导流盖外壳体5一侧与瓶口圈6相连接,所述密封软胶环体8设置在导流盖外壳体5与管内撕断弹性层9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硬胶层1与导流盖外壳体5为同次同体成型构件,对设备起结构强度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撕拉线4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管口撕拉密封片2的左右两侧,使其在撕拉时,能够更好的撕开。
进一步的,所述管口撕拉密封片2与撕拉环3为同次同体成型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软胶环体8与管内撕断弹性层9为同次同体成型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进行使用设备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瓶口旋合螺纹10与装有液体产品的包装瓶口相螺旋旋合,并在通过外盖旋合螺纹7为其旋入外盖保护盖和防尘盖等,设备中密封软胶环体8与液体瓶口内侧壁过盈接触,使其设备导流盖下壳体52与液体瓶口能够防漏密封,且外层硬胶层1与导流盖外壳体5同次同体成型,对设备起结构强度支撑的作用,而管内撕断弹性层9与密封软胶环体8也是同次同体成型,并撕拉线4与外层硬胶层1为同次同体成型,当使用人员首次使用时,可通过撕拉环3撕开管口撕拉密封片2,使其撕拉槽口11断裂开,从而让管口撕拉密封片2与管内撕断弹性层9分离开,此时,管口撕拉密封片2则可沿着撕拉线4撕开,从而使其瓶内的液体从管内撕断弹性层9处导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丽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丽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254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增塑剂生产用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背心式输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