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超低氮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32993.5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2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容君;蔡权;王鹏展;方晓强;刘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中通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84 | 分类号: | F23D14/84;F23D14/46;F23D14/60;F23N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马赟斋;冼俊鹏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超低氮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超低氮燃烧器,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燃烧器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较高的问题;该燃烧器的进风装置包括辅助进风机构、进风装置壳体和自进风机构,自进风机构设置于进风装置壳体的底部;自进风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两个驱动轴,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其中一个驱动轴的一端连接,该驱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双曲柄机构与另一个驱动轴连接,每个驱动轴上均设有导风板;进风装置与喷火头之间设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中间设有燃气管道,燃气管道的端部设有多孔转接头,多孔转接头通过轴承连接有涡扇,多孔转接头上还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喷火侧管和第二喷火侧管。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超低氮燃烧器。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是大气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和雾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国家对锅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也日趋严格。大部分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煤改气锅炉改造,燃烧器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现有的燃烧器在使用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还是比较高,超低氮排放还是难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超低氮燃烧器,利用可控进风,降低氮氧化物含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超低氮燃烧器,包括喷火头、燃烧器主体和进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包括辅助进风机构、进风装置壳体和自进风机构,所述自进风机构设置于所述进风装置壳体的底部;所述自进风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两个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连接,该驱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双曲柄机构与另一个驱动轴连接,每个所述驱动轴上均设有导风板;所述进风装置与所述喷火头之间设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中间设有燃气管道,所述燃气管道的端部设有多孔转接头,所述多孔转接头通过轴承连接有涡扇,所述多孔转接头上还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喷火侧管和第二喷火侧管。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进风机构的一侧与所述进风装置壳体连通,所述辅助进风机构的另一侧与外接空压机连通,所述辅助进风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转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挡风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导风板之间间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火侧管和第二喷火侧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多孔转接头连通,所述第一喷火侧管另一端端口封闭,且在管壁侧面开设有喷火缺口,所述第二喷火侧管的另一端端口向外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喷火头内还设有点火器。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管道的另一端端部设有连接法兰,所述燃气管道通过连接法兰与燃气源连通,所述燃气管道上还设有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超低氮燃烧器,采集由双曲柄机构传动的驱动轴,配合导风板,能够控制燃烧器的进风量,降低燃烧的过量空气系数和局部氧气浓度,进而降低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超低氮燃烧器,喷火头利用涡扇,第一喷火侧管和第二喷火侧管,实现对火焰形态的控制,提高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进风装置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进风装置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中通热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阳中通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329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热条挤出机的防堵机头
- 下一篇:座椅底盘传动结构及倾仰力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