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36086.8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43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许玉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 |
代理公司: | 江苏坤象律师事务所 32393 | 代理人: | 赵新民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承载 背光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属于液晶模块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底板、电极组件和若干定位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用于与背光模组电连接以点亮背光模组,从而实现从治具的上面或下面点灯。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块和/或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可相对于相抵的背光模组的边做垂直移动,第二定位块可相对于相抵的背光模组的边做平行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治具可适用于不同尺寸和/或形状的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模块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模组(Liquid Crystal Model,LCM)的关键组件之一,功能在于向液晶模组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会直接影响显示影像的效果与画面对比品质,因此,在背光模组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背光模组进行瑕疵检测,通常是将背光模组放置于承载治具上点亮即背光模组点灯后,进行检查并在瑕疵位置标示,之后将检测有瑕疵的产品送到修补单位进行修补。
有的背光模组点灯位置在上表面,有的在下表面,其承载治具的点灯位置需与其相对应。目前承载治具的点灯位置通常在一面,不能实现两面可选适用。
此外,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承载治具的形状大小与其承载的背光模组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一般通过更换不同的承载治具来适应不同尺寸的背光模组。但这会使得承载治具成本较高、现场更换时间较长,影响线体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多种尺寸背光模组、且可上下点灯的承载治具。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承载背光模组的治具,包括:
底板,用于支撑所述背光模组;
电极组件,安装于所述底板上,其用于点亮所述背光模组;
和若干定位组件,设在所述底板上,用于定位所述背光模组;
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用于与背光模组电连接以点亮所述背光模组。
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顶板、固定板、连杆、档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连杆穿设在固定板上,且与固定板活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上端连接顶板,其下端连接档板,所述第一电极安装在顶板上朝向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安装在固定板上朝向顶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与背光模组的电连接过程如下:位于电极组件下方的推板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所述推板推动档板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顶板同时向上移动,当顶板与固定板之间达到一定间距时,将所述背光模组放置到底板上,然后驱动件再带着推板向下运动,顶板、连杆和档板因重力作用向下回落,最终顶板落下,压住背光模组。当背光模组的点灯位置在上表面时,其点灯位置与顶板中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实现从背光模组的上表面点灯;当背光模组的点灯位置在下表面时,其点灯位置与固定板中的第二电极连接,实现从背光模组的下表面点灯。
电极组件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安装孔,固定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定位槽中。通过调整所述固定板在所述底板上的位置,来实现所述电极组件在所述底板上的位置可调。
电极组件的所述顶板上设有长孔,所述连杆的顶端设有定位孔,固定螺钉穿过所述长孔固定于所述定位孔中,以方便调整所述顶板相对于所述连杆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360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