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泵凸轮类零件成形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36637.0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24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民;朱卫;朱华;黄伟;卞裕东;杨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45/02;B21D53/84 |
代理公司: | 苏州简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71 | 代理人: | 杨瑞玲 |
地址: | 2241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凸轮 零件 成形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凸轮类零件成形模具,其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套、第一顶杆、顶料板、第二顶杆、第三顶杆、退料器和下冲头,所述退料器套设于所述下冲头上,所述第一顶杆、顶料板、第二顶杆、第三顶杆和退料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下模套内,所述第一顶杆向上推动所述顶料板移动时,所述顶料板依次带动所述第二顶杆、第三顶杆和退料器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防止工件粘结、去除基准面毛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成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凸轮类零件成形模具。
背景技术
凸轮是汽车活塞发动机中的重要零件,近年来涡轮增压的发动机越来越多,使泵凸轮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前凸轮普遍的加工工艺在车两端面、内孔工序需要两台设备,端面余量大,基准面上标识孔内易产生毛刺。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凸轮类零件成形模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凸轮类零件成形模具,其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套、第一顶杆、顶料板、第二顶杆、第三顶杆、退料器和下冲头,
所述退料器套设于所述下冲头上,
所述第一顶杆、顶料板、第二顶杆、第三顶杆和退料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下模套内,
所述第一顶杆向上推动所述顶料板移动时,所述顶料板依次带动所述第二顶杆、第三顶杆和退料器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杆的直径大于第三顶杆。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有填块,所述填块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模套内,所述填块与所述下模套以及所述第一顶杆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顶料板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顶料板能够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上下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填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顶杆设置于所述填块上的通孔内,
所述第二顶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填块与所述顶料板接触,所述第二顶杆的另一端在所述填块上的通孔内与所述第三顶杆接触,
所述第二顶杆的长度长于所述填块。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有第一压力块和第二压力块,所述第二压力块套设于所述下冲头上,所述第一压力块设置于所述填块和所述第二压力块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顶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压力块和所述第二压力块之后,所述第三顶杆与所述退料器接触,
所述第三顶杆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压力块和所述第二压力块的长度之和。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杆推动第三顶杆向上运动,所述第三顶杆推动所述退料器向上运动;
所述第二顶杆继续向上推动至与所述第一压力块接触,所述第二顶杆推动所述第一压力块、所述第二压力块和所述下冲头一起向上运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凸轮类零件成形模具,在凹模侧将毛刺反挤至需要冲切部分,从而保证了零件基准面无缺陷。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凸轮类零件成形模具,先推动退料器离开下冲头,再推动下冲头推出工件,防止工件粘结。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凸轮类零件成形模具,结构简单、设计精巧,便于工业制造和大范围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366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柱及具有其的围栏
- 下一篇:一种门槛石收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