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缝合鼻中隔手术的小型贯穿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40068.7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4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霞;吴永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市第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2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方晓明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缝合 鼻中隔 手术 小型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医用辅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缝合鼻中隔手术的小型贯穿缝合器,包括支撑夹板、连接杆和缝合夹板,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支撑夹板中部通过第一连接柱相互铰接。该实用新型通过在缝合夹板内腔设置有移动杆,可在缝合夹板内部前后摆动,移动杆内部设置的穿线环系有缝合线,缝合针通过穿线孔将缝合线带出用于缝合患者,而移动杆来回前后摆动可控制缝合线位置,这种前后运动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摆梭组件进行缝合,所占空间较小,加上设置的针孔摄像头,提高了手术的便捷度,而在缝合夹板底部设置有两个支撑夹板,两个支撑夹板通定位杆内部的螺杆可控制夹角,并且可持续固定支撑,本装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功能全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缝合鼻中隔手术的小型贯穿缝合器。
背景技术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持续或渐进加重的鼻塞,顽固性头痛,并可引起鼻出血,鼻窦炎,鼻息肉等并发症,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很大影响。病因包括外伤及自身发育异常等,各年龄段及性别均常见。治疗方法:必须依靠手术治疗。根据鼻中隔偏曲程度不同,常用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部分切除术。目前临床上较为普遍公认的手术是在鼻内窥镜下进行:局部或全身麻醉后,在偏曲凸侧(习惯上常在左侧)皮肤粘膜交界处做切口,粘膜下分离出鼻中隔软骨,去除偏曲部分,使鼻中隔基本居中,对合粘膜,缝合(视情况也可不必缝合)切口,最后需要用填塞材料(凡士林油纱,膨胀海绵等)填塞双侧鼻腔,起到压迫止血作用,防止鼻中隔粘膜下出血形成血肿,影响预后。一般48-72小时后取出鼻腔填塞物。再经过2-4周左右的护理换药治疗后,患者鼻塞头痛等症状一般可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有一些医院在手术中,针对伤口的缝合一般采用传统方法在两侧鼻腔反复进出针,无论是对患者的痛苦程度,还是对医生的操作难度,对于鼻腔这种比较狭小的空间,传统的贯穿缝合器通过摆梭组件进行缝合,这种方式,所占空间过大,同时,在缝合时鼻腔内部由于视角原因,医生很难看清鼻腔内部情况,会严重影响医生的操作空间,影响最终缝合效果,其次传统的缝合器不要具支撑鼻腔功能,需要先通过支撑装置一直将鼻腔撑起,再通过缝合器进行缝合,传统的支撑装置支撑效果也不理想,一旦支撑松动后,会影响手术进程,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用于缝合鼻中隔手术的小型贯穿缝合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现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缝合鼻中隔手术的小型贯穿缝合器,通过在缝合夹板内腔设置有移动杆,移动杆通过推杆带动,可在缝合夹板内部前后摆动,移动杆内部设置的穿线环系有缝合线,而在另一个缝合夹板外侧设置有缝合针,缝合针通过穿线孔将缝合线带出用于缝合患者,而移动杆来回前后摆动,可控制缝合线位置,这种前后运动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摆梭组件进行缝合,所占空间较小,加上设置的针孔摄像头,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便捷度,同时,在缝合夹板底部通过连接杆,设置有两个支撑夹板,两个支撑夹板通定位杆内部的螺杆可控制夹角,并且可持续固定支撑,防止支撑松动,本装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功能全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市第四医院,未经西安市第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400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弹簧装置
- 下一篇:中风偏瘫患者康复助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