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逆变器冲击短路区分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43788.9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6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邹权福;寇芳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乐亿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22 | 分类号: | H02H7/122;H02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变器 冲击 短路 区分 保护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冲击短路区分保护电路,电阻R1及R2分别连接在U2的2脚、3脚与U15的6脚、7脚之间,所述U2的7脚与Q4的G极连接,所述Q4的S极与负载的N极连接,所述U2的6脚与所述负载的N极连接,所述U2的5脚分别与Q5及Q6的b极连接,所述Q5与Q6的e极分别与Q2的G极连接,所述Q2的S极接地,所述Q2的D极与所述负载的N极连接,所述负载的N极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U2的5脚连接,比较器U3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比较器U3的输出端与Q9的b极连接,所述Q9的c极连接在所述U2的5脚上,所述Q9的c极与所述U15的41脚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冲击短路区分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逆变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客户误操作或者负载故障,可能造成短路或者冲击过载,传统短路、冲击过载保护电路由共同的高压直流电流采样电阻、短路信号比较器组成,结构复杂,且不能区分短路与冲击,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区分短路与冲击的逆变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逆变器不能区分负载短路及大电流冲击的情况,提供一种逆变器冲击短路区分保护电路,能够有效区分负载短路或者冲击,防止短路烧毁电子元器件,并确保负载正常运行。
一种逆变器冲击短路区分保护电路,电阻R1及R2分别连接在U2的2脚、3脚与U15的6脚、7脚之间,所述U2的7脚与Q4的G极连接,所述Q4的S极与负载的N极连接,所述U2的6脚与所述负载的N极连接,所述U2的5脚分别与Q5及Q6的b极连接,所述Q5与Q6的e极分别与Q2的G极连接,所述Q2的S极接地,所述Q2的D极与所述负载的N极连接,所述负载的N极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U2的5脚连接,比较器U3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比较器U3的负极输入端与标准电源VREF连接,所述比较器U3的输出端与Q9的b极连接,所述Q9的c极连接在所述U2的5脚上,所述Q9的e极与所述比较器U3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并接地,所述Q9的c极与所述U15的41脚连接。
优选的,所述二极管D3与所述U2的5脚之间串联有降压电阻R17与R18。
优选的,所述电阻R17与R18中间并联有电容C6与二极管D4,二极管D4负极连接在电阻R17与R18之间,正极接地。
优选的,所述Q9的c极上连接有二极管D5,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U2的5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Q9的c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U2的型号为IR2101S,U15的型号为mc9s08aw3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利用U15发出的电信号,驱动Q2导通后,区分大电流负载或者短路信号,确保电路元器件不会被烧毁。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一种逆变器冲击短路区分保护电路示意图;
图2为U15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乐亿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乐亿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437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纯水恒温加热装置
- 下一篇:压缩空气的控制系统和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