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47957.6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33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霞;梁琳;李兵;张东华;尹灵;黄凌洁;韩欣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72;F24F11/83;F24F3/14;F24F5/00;F24F7/04;F24F13/22;F24F110/70;F24F110/10;F24F110/20;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张田勇;张祖萍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空调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空调系统,包括新风装置、制冷除湿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新风装置和制冷除湿装置连接,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管路、冷冻除湿部件和风机,所述冷冻除湿部件和风机设置在新风管路上;所述制冷除湿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低温辐射板、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所述低温辐射板、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内;所述供水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低温辐射板中的水路通道入口连接;所述回水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低温辐射板中的水路通道出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调系统针对室内关键的参数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基于采集数据进行控制,保证室内的各状态参数维持在允许范围内,确保室内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能源供需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日益严峻的形势,实现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和工作任务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家把节能评估、能源审计、碳排放管理作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管理手段。国家对节能及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改善环境、节约能源。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约1/4,其中空调能耗占50%以上。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每年的新增建筑面积不断增加,使得建筑年能耗的绝对值进一步加大,给我国建筑行业和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能源瓶颈。同时,近几年国内许多城市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雾霾,也和建筑能耗的增高有直接关系。在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建筑节能尤其建筑内的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节能,就成为建筑行业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室内空调系统,针对室内关键的参数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基于采集数据进行控制,保证室内的各状态参数维持在允许范围内,确保室内的舒适度,同时有效避免室内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调系统包括新风装置、制冷除湿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新风装置和制冷除湿装置连接,控制所述新风装置和制冷除湿装置运行,
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管路、冷冻除湿部件和风机,所述冷冻除湿部件和风机设置在新风管路上;
所述制冷除湿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低温辐射板、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所述低温辐射板、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内;所述供水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低温辐射板中的水路通道入口连接;所述回水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低温辐射板中的水路通道出口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冻除湿部件包括快速冷冻除湿室外机和快速冷冻除湿室内机,所述快速冷冻除湿室内机设置在新风管路上,所述快速冷冻除湿室内机与快速冷冻除湿室外机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与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和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湿度,确定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tL,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露点温度tL控制制冷除湿装置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为检测室内空气的干球温度t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为检测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ψ的湿度传感器,所述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tL由公式 tL=Aψ+Bt确定,其中A和B为计算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除湿装置还包括供水电动阀和回水电动阀,所述供水管路上设置有所述供水电动阀,所述回水管路上设置有所述回水电动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除湿装置还包括连通管路、自循环回水泵和自循环电动阀,
所述连通管路设置在供水管路与回水管路之间,所述连通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供水管路的第一端与其上的供水电动阀之间的位置上,所述连通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回水管路的第一端与其上的回水电动阀之间的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479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硐口矿车声光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控制播种深度的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