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斜剪法测试自密实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的分层浇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49388.9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49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赫;段广超;张景怡;杨彦海;张怀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G01N1/36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梁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剪法 测试 密实 混凝土 粘结 性能 分层 浇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剪法测试自密实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的分层浇筑模具,该模具由支架、试件盒、绑带和漏斗组成,该模具可以模拟自密实混凝土分层浇筑,成型后的试件可以采用斜剪法对分层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进行测试及评价;自密实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分层浇筑界面通常为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界面,如何准确模拟自密实混凝土分层浇筑界面并对界面粘结性能做出准确评价是亟需解决的工程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模拟自密实混凝土分层浇筑工况,成型后的试件可采用斜剪法对界面粘结性能进行评价;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科学合理和准确模拟实际工程工况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成型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斜剪法测试自密实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的分层浇筑模具。
背景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大流动性、免振捣和节约人力等优点,鉴于自密实混凝土自身的技术特点,其展开了大规模的应用,尤其应用在狭窄空间和钢筋密集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通常出现自密实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情况,而在两次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处将会形成界面区,该界面区的质量会受到自密实混凝土稳定性、浇筑过程和分层浇筑时间的影响;当自密实混凝土自身稳定性不良时,间隔时间越长在界面处会出现泌水层、气泡层和浮浆层的概率将越大;当自密实混凝土稳定性不良时,浇筑过程中易出现浆体和骨料分离情况,从而影响分层浇筑界面的质量;由此可见,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自密实混凝土分层浇筑的界面处通常为混凝土结构质量的薄弱区;如何准确模拟自密实混凝土稳定性、浇筑过程和分层浇筑间隔时间对分层浇筑自密实混凝土界面区产生的梯度结构的影响,进而准确地测试和评价自密实混凝土稳定性、浇筑过程和分层浇筑间隔时间对分层浇筑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也是亟需解决的工程问题;中国专利CN211278953U公开了一种劈裂抗拉法测试混凝土层间力学性能的分层浇筑模具,首先该发明采用劈裂抗拉法测试混凝土层间力学性能,由于劈裂抗拉试验方法本身测试数据离散性较大,不能够准确评价层间力学性能,其次该发明主要考虑不同风速对层间力学性能的影响,没有考虑自密实混凝土自身稳定性、浇筑过程和分层浇筑间隔时间的影响;综上所述,可见如何真实有效的模拟自密实混凝土自身稳定性、浇筑过程和分层浇筑间隔时间对自密实混凝土分层浇筑层间界面结构的影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剪法测试自密实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的分层浇筑模具,由支架、试件盒、绑带和导流斗组成;所述支架包括有上坡面板、下坡面板、上竖向挡板、下竖向挡板、上坡面板支撑立柱、下坡面板支撑立柱,两个坡面板的斜度均为45°,上坡面板的下端面与上竖向挡板的上端面成90°固定连接,上竖向挡板的下端面与下坡面板的上端成90°固定连接,下坡面板的下端与下竖向挡板的下端成90°固定连接;所述试件盒为上端面有长方形开口的左右对称的两个长方形槽体,槽体的材质为透明有机玻璃;所述绑带为具有一定弹性并安装有卡扣的弹力带;所述导流斗由底板和挡板组成,导流斗是底板的三面连接有挡板,一面为开口的形式;将上端面有长方形开口的左右对称的两个长方形槽体安装在支架的下坡面板上,带有长方形开口端朝上并用两条绑带绑定,以上完成了试件盒的安装;将导流斗放置在支架的上坡面板上,导流斗开口的一面朝下插入试件盒的上端面开口处,便完成了斜剪法测试自密实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的分层浇筑成型模具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斜剪法测试自密实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的分层浇筑模具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斜剪法测试自密实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的分层浇筑模具的支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斜剪法测试自密实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的分层浇筑模具的试件盒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斜剪法测试自密实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的分层浇筑模具的绑带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斜剪法测试自密实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的分层浇筑模具的导流斗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493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