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打印机的循环加热装置及3D打印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58400.2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83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林;唐京科;陈春;敖丹军;曾凡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295 | 分类号: | B29C64/295;B29C64/2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机 循环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的循环加热装置及3D打印机,该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循环管道、风机和加热组件,循环管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3D打印机的成型腔连通,风机设在进风口内,风机用于驱动成型腔内的空气进入循环管道,加热组件设在循环管道内,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循环管道内的气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风机能够带动成型腔内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循环管道,经过加热组件加热后从出风口进入成型腔,实现了成型腔内气体循环加热功能,保证了成型腔内具有较高的温度,避免熔融材料骤然降温、材料凝固较快引起的打印层之间应力不均匀的现象,保证了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机的循环加热装置及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最常见的成行方式有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熔融挤出成型技术),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A(StereoLithography Appearance,立体光固化成行技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FDM。FDM 3D打印机是把热熔性的材料高温加热融化,通过带有精密喷嘴的喷头中挤压出来,材料从喷嘴挤压出来后,冷却凝固一层一层堆积成型,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堆积出客户想要的模型。FDM技术可以快速成型复杂零件,较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前的技术缺陷:熔融挤出成型3D打印机的成型室不能保持在稳定的温度范围,喷头的温度较高,对于熔点比较高的材料,由于环境温度远远低于喷头的温度,在材料被挤出喷头时,熔融材料骤然降温,材料凝固比较快,会引起打印层之间应力不均匀,会导致模型翘曲变形,降低打印精度,导致产品不良品会增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3D打印机的循环加热装置,该循环加热装置可以驱动成型腔内的气体循环流动起来,并且对循环流动的气体进行加热,保证成型腔内具有较高的温度,避免熔融材料骤然降温、材料凝固较快引起的打印层之间应力不均匀的现象,保证了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3D打印机,该3D打印机的成型腔内具有较高的温度,避免喷头挤出熔融材料骤然降温,材料凝固较快引起的打印层之间应力不均匀的现象,保证了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的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3D打印机的成型腔连通;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循环管道内,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所述成型腔内的空气进入所述循环管道;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在所述循环管道内,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循环管道内的气流。风机能够带动成型腔内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循环管道,经过加热组件加热后从出风口进入成型腔,实现了成型腔内气体循环加热功能,保证了成型腔内具有较高的温度,避免熔融材料骤然降温、材料凝固较快引起的打印层之间应力不均匀的现象,保证了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连接在所述循环管道的内侧壁上;加热片,所述加热片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采用固定座能将加热片固定在循环管道内,能够实现加热片位于循环管道的中间位置,提升了加热片对气流的加热效果,避免了能源浪费。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循环管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呈夹角设置。固定座倾斜设置使得加热片倾斜设置的循环管道内,增加了加热片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提升了加热片的加热效率。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循环管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的夹角为30°-60°。较好地增加了加热片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加热片的加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58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