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管切开频繁呛咳患者用防喷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63670.2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31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宋庆娜;姜艳;董海成;燕晓雯;刘蔚;李萍;荆伟丽;王淑莲;吴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马春燕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切开 频繁 患者 喷溅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痰液防喷溅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气管切开频繁呛咳患者用防喷溅装置,包括插入患者气道的第一气管套管,第一气管套管上连接有氧气输送管道,第一气管套管远离患者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气管套管,第二气管套管朝向第一气管套管的一端的内腔设有伞形集痰罩,伞形集痰罩安装于痰液吸引管道上,痰液吸引管道远离伞形集痰罩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气管套管的外侧,并通过三通转换开关接头分别连通雾化管道和负压吸引管道;第二气管套管远离第一气管套管的一端端部安装有过滤罩。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管切开频繁呛咳患者用防喷溅装置,具有可以有效的吸引痰液,防止痰液喷溅、呼吸道阻塞,且不增加患者呼吸阻力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痰液防喷溅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切开频繁呛咳患者用防喷溅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又称气管造口术,即将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放入气管套管,病人经气管套管呼吸,包括常规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快速气管切开术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等,已成为急危重症医学领域常用的重要抢救和治疗措施,主要用于因呼吸衰竭需要进行长期的机械通气和存在气道问题的患者;气管切开可开放下呼吸道进行辅助通气、供氧并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减少呼吸道无效腔,减少呼吸肌所做的无效功,改善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此外,还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气道护理,避免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
痰:是喉以下的呼吸道病理或生理分泌物。
吸痰:是危重症护理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指为某些痰液不能咳出或者呕吐物误入气管的病人通过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抢救配合方法,是气管切开患者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吸痰的指示包括:(1)呼吸困难;(2)呼吸机峰压升高或者高压报警;(3)患者有咳嗽反射,但是自主排痰无效;(4)不明原因的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5)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或床旁可听到痰鸣音;(6)患者痰多而出现刺激性呛咳;(7)在气管导管可见到分泌物。
吸痰可有效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但是吸痰也可导致相关并发症如:气道黏膜损伤、低氧血症、肺萎缩或肺不张等,气道粘膜损伤会使分泌物增多加重低氧血症,因此临床推荐按需吸痰,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同时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控制肺部感染。
气管切开早期(≤48h)患者由于手术刺激、手术过程中分泌物误吸及患者自身保护性机制导致咳嗽反射增强,部分颅脑损伤患者属于高反应性,咳嗽反射强有力,导致喷溅物散射,出现频繁咳嗽、痰液飞溅,护理人员被迫增加吸痰次数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次数的增加必然导致气道黏膜的损害、频繁的刺激进一步加重咳嗽反射,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患者痛苦、增加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加大护理工作量、延缓患者愈合时间等。
针对气管切开早期患者痰液飞溅的情况,临床主要从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和采用物理方法限制气管切口喷溅等措施,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方面:临床护士通过戴防护面屏、防喷溅眼镜等避免喷溅物直接进入眼睛、吸入呼吸道等,该方法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增加工作量、降低舒适度,甚至导致护士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该方法也不能保护患者床单元及周围环境,对患者本人及医务人员造成一定的危害。
物理限制气切口喷溅的方法:(1)用无菌纱布或治疗巾覆盖人工气道口,此方法简单易行、临床使用较为广泛,气管口覆盖物体本身会增加患者的呼吸做功,患者呛咳时痰液喷溅必不可少的污染纱布,当污染的纱布未及时取走时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咳嗽喷射的痰液反流流入气道可能会增加VAP的发生率,尽管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极大的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吸痰时不可避免的取走纱布增加护理暴露的可能性;(2)密闭式吸痰,研究表明该方式是保护患者肺换气功能、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喷溅有效的措施,但是密闭式吸痰法为患者肺功能康复训练带来不便,同时增加医疗成本及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道的阻力,不利于患者长期康复;(3)改良型小号吸痰管持续负压吸引等方式,患者呛咳时分泌物瞬间以较高速度喷射而出,小号吸痰管在人工气道内的位置对吸引能力有极大的影响,无菌吸痰管的长期暴露会增加局部及下行感染的发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636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销子组装机构
- 下一篇:一种经编设备收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