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汽车铝合金防撞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69992.8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65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刁先军;程明强;钟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汽车 铝合金 防撞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撞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嵌入式汽车铝合金防撞梁结构,包括防撞梁本体、吸能盒,所述吸能盒先以镶嵌的方式嵌入防撞梁本体的腔体内,后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防撞梁本体固定连接。与当前普遍防撞梁本体和吸能盒的配合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成本更低、碰撞吸能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撞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嵌入式汽车铝合金防撞梁结构。
背景技术
防撞梁是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由防撞主梁、左右吸能盒、连接车身纵梁的安装板和拖车螺纹管组成。当前市场上的主流防撞梁有钢制和铝合金两种,其中铝合金类防撞梁作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具有重量更轻、性能更好的优点。由于车辆被动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被动安全的重要车身部件,防撞梁对于车身的保护范围也较以往更大,具体就是加长防撞梁更多地保护车辆前端左右角部位,但由于受到车身前端造型影响,防撞梁两端弯曲角度较大,使得对于防撞梁两端的吸能盒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权衡兼顾工艺成本、产品性能等多个方面。针对全铝合金防撞梁(防撞主梁和吸能盒均为铝合金),由于防撞梁两端弯曲角度较大和吸能盒的配合角度较大,针对该处结构当前的主要做法有两种,一是为了避让防撞梁两端的车身前保造型,直接做防撞横梁外角锯切再焊接的方式,此种方法的缺点是工艺复杂成本增加;二是按照正常的防撞梁和吸能盒的配合方式进行焊接,但由于防撞梁弯曲角度太大,吸能盒设计长度更小且和主梁的配合角度较大,导致总成在碰撞时吸能盒压缩行程短和溃缩吸能效果差。综合以上,此类防撞梁目前存在的主要缺点:成本和性能无法兼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嵌入式汽车铝合金防撞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嵌入式汽车铝合金防撞梁结构,包括防撞梁本体、吸能盒,所述吸能盒先以镶嵌的方式嵌入防撞梁本体的腔体内,后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防撞梁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本体上设有用于内侧锯切的横梁锯切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当前普遍防撞梁本体和吸能盒的配合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成本更低、碰撞吸能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防撞梁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现有的防撞梁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防撞梁本体;2、横梁锯切线;3、吸能盒;4、吸能盒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嵌入式汽车铝合金防撞梁结构,包括防撞梁本体1、吸能盒3,所述吸能盒3先以镶嵌的方式嵌入防撞梁本体1的腔体内,后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防撞梁本体1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设有用于内侧锯切的横梁锯切线2。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配合过程为:先在防撞梁本体1两端设置横梁锯切线2,接着从横梁锯切线2处进行内部锯切,内部锯切后,将吸能盒3镶嵌到防撞梁本体1内,待吸能盒3插入防撞梁本体1内后,四周通过铝焊缝焊接完成防撞梁本体1与吸能盒3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亮点在于,摒弃常用的外部锯切再补焊加强板的结构形式,采用了内部锯切方式,将吸能盒3嵌入防撞梁本体1内。外部锯切和内部锯切两者相比,锯切工艺成本相同,功能上同样都能达到横梁外侧让位车身前保空间的布置要求,但是内部锯切节约了加强板本身制作和总成焊接两个工艺项,降低了工艺加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699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