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地下单体构筑物与深基坑围护的一体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74252.3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38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占博;李树一;任金明;邓渊;钟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地下 单体 构筑物 基坑 围护 一体化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地下单体构筑物与深基坑围护的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基坑内部的地下室主体结构,所述地下室主体结构主要由横撑、立柱、地下室底板以及地下室边墙组成,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依次设置有透水垫层与止水帷幕,并通过抗拔桩桩顶依次穿过所述止水帷幕与透水垫层后与所述地下室底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结构简易、施工方便,能够满足大型地下单体构筑物经济、安全的围护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地下单体构筑物围护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地下单体构筑物与深基坑围护的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建设初雨调蓄池等大型地下单体构筑物对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型地下单体构筑物建设时,由于基坑开挖,土体卸载使之应力状态发生改变,极易造成工程安全事故。另外,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地下水对上部结构所产生的浮托力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型地下单体构筑物的围护问题是建设过程中需要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在基坑建设过程中,工程成本、工期以及围护结构的挡土、防渗问题一直是工程中面临的难题。对于建筑基坑,施工投入费用在总工程费用中占比相对较少,而调蓄池、大型泵站等水利设施的结构相对简单,其建设过程中基坑施工投入费用在总工程中占比相对较多。无论是建筑基坑还是调蓄池,为防止围护结构失稳常常需要设置临时内支撑,待基坑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拆除,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上资金浪费,同时影响工程进度。面对防渗问题,常常在基坑侧壁建设止水帷幕,但是在实际工程中止水帷幕大多数是延长了渗流路径,想要达到完全不渗水是不可能的。
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平原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中涉及到的大型地下单体构筑物建设提出一种相对经济、安全的基坑围护结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地下单体构筑物与深基坑围护的一体化结构。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结构简易、施工方便,能够满足大型地下单体构筑物经济、安全的围护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地下单体构筑物与深基坑围护的一体化结构,包括位于基坑内部的地下室主体结构,所述地下室主体结构主要由横撑、立柱、地下室底板以及地下室边墙组成,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依次设置有透水垫层与止水帷幕,并通过抗拔桩桩顶依次穿过所述止水帷幕与透水垫层后与所述地下室底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撑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布置的三道横撑,其中第一道横撑高程略低于地面线高程,第二道横撑位于第一道横撑下方,第三道横撑位于第二道横撑与地下室底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立柱顶部高程与地面线高程相同,底部高程与地下室底板相同,并与地下室底板牢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拔桩位于地下室底板下部,所述抗拔桩顶部高程与地下室底板相同,并与地下室底板牢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水垫层为一定厚度的密实等粒径碎石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水垫层和止水帷幕的平面尺寸不小于所述地下室底板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水垫层和止水帷幕均水平设置,且均平行于所述地下室底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地下室主体结构具有内支撑的作用,减少施工工序,节约工程成本,具有经济性。
(2)相比传统围护形式,不再设置临时支撑,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742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