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节点服务器的多个管理端口交换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74983.8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4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韩大峰;张晶威;刘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G06F13/4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黄晓燕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节点 服务器 管理 端口 交换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节点服务器的多个管理端口交换连接装置,包括:交换机,至少第一多节点服务器、第二多节点服务器、第三多节点服务器在内的多个多节点服务器,每个所述多节点服务器均包括一内部路由板以及多个计算单元,所述多个计算单元中的计算单元管理端口、智能网卡管理端口均与内部路由板的第三管理端口通信连接,所述交换机通过多节点服务器的内部路由板的第一管理端口、第二管理端口与至少第一多节点服务器、第二多节点服务器、第三多节点服务器在内的多个多节点服务器依次串联构成菊花链式连接网络,仅利用两个交换机端口即可实现多个多节点服务器的连接,节省了机柜空间以及机柜内交换机端口数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柜服务器管理端口连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多节点服务器的多个管理端口交换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多节点服务器配置的是普通网卡,几乎所有的数据运算都由服务器的CPU完成。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市场在不断扩大,出现了海量的碎片化的数据包解析和计算应用场景。例如,在手机上通过人脸识别来进行身份认证,每次的数据量并不大,但随着用户数据的增多,对于后台的服务器来说就逐渐形成了数据量相对较小、但连接量巨大的应用场景。目前的做法是采用普通服务器加装智能网卡的模式,通过智能网卡解析数量巨大、但数据包相对较小的数据,从而分担服务器上CPU的运算任务,实现卸载CPU计算压力的作用。
但通常一台服务器只配置一个智能网卡,占用机柜空间比较大。对于寸土寸金的服务器机房来说,更高集成度、更高计算能力的方案需求越显得突出,因此出现了多节点服务器加装智能网卡的方案。例如对于2U尺寸机柜空间来说,传统服务器只能安装1台服务器,服务器内配置1张智能网卡,而对于2U四子星服务器来说,同样的空间可以有4个同等计算能力的计算单元,每个计算单元各配置1张智能网卡,从而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提高了计算密度。
如图1-图4所示,服务器的每个计算单元和每张智能网卡都各有一个管理端口,也就是说,每台2U的服务器有4个计算单元加上4张智能网卡,共有8个管理端口(4个计算单元管理端口、4个智能网卡管理端口)需要连接到交换机上。而对于42U的整机柜来说,按照安装18台的2U服务器计算,需要有144根连接管理端口的网线走线并最终连接到机柜内的交换机上,因此无论是对于走线空间还是交换机端口数量来说都是很大的负担。
按照现有设计方法,需要将图4中的每个管理端口(计算单元管理端口或智能网卡管理端口)分别连接到机柜顶端的交换机接口上,走线过多,交换机端口需求数量大,网线数量多,又需要增加交换机,最终导致机柜内空间利用率降低,施工部署难度大,可维护性差;而且由于管理端口过多,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走线,并对每根网线做标签标记;一旦有后期维护的需要,就需要拆开原有走线后重新走线,增加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节点服务器的多个管理端口交换连接装置,解决包含多节点服务器的机柜内网线过多、交换机端口需求量过多、机柜空间利用低的问题;节省了机柜空间以及机柜内交换机端口数量,降低施工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节点服务器的多个管理端口交换连接装置,包括:交换机,至少第一多节点服务器、第二多节点服务器、第三多节点服务器在内的多个多节点服务器,每个所述多节点服务器均包括一内部路由板以及多个计算单元,每个计算单元包括计算单元管理端口、智能网卡管理端口,所述内部路由板包括第一管理端口、第二管理端口以及第三管理端口,所述多个计算单元中的计算单元管理端口、智能网卡管理端口均与内部路由板的第三管理端口通信连接,所述交换机通过多节点服务器的内部路由板的第一管理端口、第二管理端口与至少第一多节点服务器、第二多节点服务器、第三多节点服务器在内的多个多节点服务器依次串联构成菊花链式连接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749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
- 下一篇:相机景深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