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拓展的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79707.0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36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肖朋飞;曹龙;张大华;杨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美兴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9 | 分类号: | H01M50/209;H01M50/258;H01M50/269;H01M50/264;H01M50/2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冯建华;刘曰莹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金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拓展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拓展的电池包,包括:钣金外壳、若干电芯组、以及导电连接片,电芯组包括:若干单节电池包、第一端盖、以及第二端盖,单节电池包包括:电芯、第一绝缘壳以及第二绝缘壳,第一绝缘壳扣合于第二绝缘壳上,并将电芯固定于第一绝缘壳以及第二绝缘壳之间,电芯上方设置有正极极耳以及负极极耳,导电连接片连接相邻的电芯的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本实用新型通过单节电池包的连接叠加组成电芯组,并将若干组电芯组平行设置于钣金外壳之间,从而在有限的空间中最大限度的对电芯组的容量进行拓展,满足用户对不同储电容量的使用需求,同时便于对单节电池包进行维护及更换,节省用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拓展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储能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是电池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为,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进行输出。因为用电器的日益完善以及普及,人们外出游玩、户外表演、户外参展等活动时,常常会使用储能电池为用电器进行供电。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的储能电池已配置有包含220V AC、USB、DC等输出电源接口,可用来解决手机、无人机、相机、电脑、风扇、空调、电视机等数码设备用电问题,并且支持多台电子设备同时使用。但是由于储能电池的内置电池容量相对固定,如果需要储存更多的电能,往往需要对整块电池进行更换,拓展性较低,而且更换下的小容量电池无法进行妥善利用,导致用户的使用成本增高。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拓展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可拓展的电池包,包括:钣金外壳、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钣金外壳内的若干电芯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上的导电连接片,所述电芯组包括:相互连接若干单节电池包、设置于首个单节电池包上的第一端盖、以及设置于末尾单节电池包上的第二端盖,所述单节电池包包括:电芯、第一绝缘壳以及第二绝缘壳,所述第一绝缘壳扣合于第二绝缘壳上,并将电芯固定于第一绝缘壳以及第二绝缘壳之间,所述电芯上方设置有正极极耳以及负极极耳,所述导电连接片连接相邻的电芯的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壳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扣耳,所述第一扣耳朝向扣合的第二绝缘壳,所述第二绝缘壳对应第一扣耳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嵌入第一扣耳中从而实现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壳以及第二端盖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扣耳,所述第二扣耳朝向相邻的单节电池包的第二绝缘壳,所述第二绝缘壳以及第一端盖对应第二扣耳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嵌入第二扣耳中从而实现第一绝缘壳与第二绝缘壳的连接,以及实现第一端盖或第二端盖与单节电池包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壳及第二绝缘壳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导电连接片对应定位柱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柱嵌入定位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极耳以及负极极耳的上方弯折形成倒L型,所述导电连接片上设置有若干U型槽,所述正极极耳以及负极极耳穿过所述U型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以及第二端盖上设置有若干连接槽,所述钣金外壳对应连接槽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槽内嵌入有螺母,通过螺丝穿过连接通孔锁紧于连接槽内的螺母中,从而将电芯组锁紧于钣金外壳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钣金外壳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单节电池包的连接叠加组成电芯组,并将若干组电芯组平行设置于钣金外壳之间,从而在有限的空间中最大限度的对电芯组的容量进行拓展,满足用户对不同储电容量的使用需求,同时便于对单节电池包进行维护及更换,节省用户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美兴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美兴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797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监测系统
- 下一篇:矿用隔爆型煤矿井下泵房自动排水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