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82866.6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85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鹏;王已熏;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菲斯罗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06 | 分类号: | H02J1/06;H02J1/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电源 供电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包括外置电源组件、内置电源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所述外置电源组件以及内置电源组件的电源输出端均与负载连接,所述外置电源组件以及内置电源组件的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组件建立通讯,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当所述外置电源组件的第一输出电压大于所述内置电源组件的第二输出电压时,控制所述外置电源组件给所述负载供电;当所述外置电源组件的第一输出电压小于所述内置电源组件的第二输出电压时,控制所述内置电源组件给所述负载供电,从而有效提高双电源的供电效率和供电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电源供电系统,当外置电源接入后,为避免两个电源直接连接的情况出现,一般会采用轮换供电的方式进行供电,然而在轮换供电方案,电源切换过程中,会产生供电死区,即在切换过程中,会产生两个电源都不在位的情况,导致电平跌落,引起故障,此外,现有的双电源供电系统,一般是无外置电源时,使用内置电源供电,当有外置电源时,使用外置电源供电,然而,现有的外置电源并不稳定,当外置电源的工作电压过低时,还使用外置电源供电,会导致供电效率低的问题,并且现有的供电系统,当接入外置电源模块或外置电源时,均通过DC/DC模块转换成所需电平对外供电及对内置电源模块充电,由于DC/DC存在转换效率的问题一般为90%左右,造成10%左右的电能浪费。
因此,现有的双电源供电系统供电效率不高、供电稳定性差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双电源供电系统供电效率不高、供电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包括外置电源组件、内置电源组件以及控制组件,外置电源组件以及内置电源组件的电源输出端均与负载连接,外置电源组件以及内置电源组件的控制端均与控制组件建立通讯,控制组件用于当外置电源组件的第一输出电压大于内置电源组件的第二输出电压时,控制外置电源组件给负载供电;当外置电源组件的第一输出电压小于内置电源组件的第二输出电压时,控制内置电源组件给负载供电。
优选的,外置电源组件包括外置电源模块以及外控开关,内置电源组件包括内置电源模块以及内控开关;外置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外控开关与负载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内置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内控开关与负载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控制组件分别与外控开关的控制端以及内控开关的控制端建立通信;
控制组件用于当外置电源组件的第一输出电压大于内置电源组件的第二输出电压时,控制内控开关断开内置电源模块与负载之间的电路,控制外控开关导通外置电源模块与负载之间的电路,使外置电源模块给负载供电;当外置电源组件的第一输出电压小于内置电源组件的第二输出电压时,控制外控开关断开外置电源模块与负载之间的电路,控制内控开关导通内置电源模块与负载之间的电路,使内置电源模块给负载供电。
优选的,还包括DC/DC转换模块,DC/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外置电源组件的电源输出端连接,DC/DC转换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与内置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控制组件用于当外置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小于内置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电压时,控制DC/DC转换模块将外置电源模块输送来的第一输出电流的电压转化为内置电源模块的额定输出电压,使转化后的第一输出电流与内置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电流汇总后输送给负载供电。
优选的,控制组件还用于当第二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内控开关断开内置电源模块与负载之间的电路,控制外控开关断开外置电源模块与负载之间的电路,控制DC/DC 转换模块将外置电源模块输送来的第一输出电流的电压转化为内置电源模块的额定充电电压后输送给内置电源模块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菲斯罗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菲斯罗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828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