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凸轮轴承载能力的凸轮轴齿轮端部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87953.0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1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辛喜玲;于健;周明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047 | 分类号: | F01L1/047;F01M9/10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尹金华 |
地址: | 22513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凸轮轴 承载 能力 齿轮 支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凸轮轴承载能力的凸轮轴齿轮端部支撑装置,包括安装于机体上的凸轮轴,凸轮轴上安装有凸轮轴齿轮,凸轮轴齿轮的端面上设有沿轴向方向外伸且与凸轮轴同轴心设置的环台,环台上设有环台内腔,齿轮室罩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上设有为凸轮轴齿轮提供支撑的凸轮轴齿轮端部支撑件,凸轮轴齿轮端部支撑件包括与安装孔对应安装的盖板,盖板的内端面上设有沿轴向方向内延且与环台内腔对应的盖板轴,盖板轴的外径小于环台内腔的内径,且盖板轴的外周壁和环台内腔的内周壁之间设有凸轮轴齿轮衬套。本实用新型利用双支撑分解凸轮轴齿轮径向力,减少凸轮轴抱轴故障的发生,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凸轮轴承载能力的凸轮轴齿轮端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非道路机械匹配应用中,凸轮轴驱动齿轮常做为液压泵等动力输出的驱动齿轮使用,而一般的凸轮轴驱动齿轮为单侧支撑的悬臂结构。随着非道路机械功能的日益增多,主要体现为携带附件增加。附带液压泵驱动功率越来越高,主要体现为还田、深耕、打碎等多功能。导致悬臂支撑的单侧凸轮轴衬套承载日益加大,加剧了单侧凸轮轴衬套的磨损。为此有必要寻求合理的方案来改善此问题。现有结构设计是凸轮轴安装在机体上,凸轮轴齿轮直接安装在凸轮轴前端,凸轮轴齿轮属于悬臂结构,当凸轮轴齿轮驱动的附件加载力超过凸轮轴衬套的极限承载力时,存在凸轮轴衬套油膜厚度不足造成凸轮轴抱轴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凸轮轴承载能力的凸轮轴齿轮端部支撑装置,利用双支撑分解凸轮轴齿轮径向力,减少凸轮轴抱轴故障的发生,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于机体上的凸轮轴,凸轮轴安装有凸轮轴齿轮,所述凸轮轴齿轮设于齿轮室内,所述齿轮室上设有齿轮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齿轮的端面上设有沿轴向方向外伸且与凸轮轴同轴心设置的环台,所述环台内设有与凸轮轴同轴心设置的环台内腔,所述齿轮室罩上开设有轴向贯通的、与环台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安装有为凸轮轴齿轮提供支撑的凸轮轴齿轮端部支撑件,所述凸轮轴齿轮端部支撑件包括与安装孔对应安装的盖板,盖板的内端面上设有沿轴向方向内延且与环台内腔对应的盖板轴,所述盖板轴的内端开设有轴孔,盖板轴的外径小于环台内腔的内径,且盖板轴的外周壁和环台内腔的内周壁之间设有凸轮轴齿轮衬套。
采用上述结构后,凸轮轴齿轮端部支撑件上设有与凸轮轴齿轮衬套相对应盖板轴,盖板轴能够与凸轮轴齿轮衬套配合安装,凸轮轴齿轮端部支撑件位置的固定使盖板轴能够对环台起支撑作用,环台和盖板轴的配合能够对凸轮轴齿轮的外侧起支撑作用,凸轮轴齿轮安装在凸轮轴上和凸轮轴齿轮的外端面设有的环台和盖板轴的配合能够为凸轮轴齿轮的双侧受力提供支撑,从而实现凸轮轴齿轮两侧同时受力,解决了原凸轮轴的悬臂结构,当凸轮轴驱动外围附件时,附件的反作用力通过凸轮轴齿轮将径向力传递到凸轮轴齿轮衬套和凸轮轴衬套上,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凸轮轴衬套上的径向力,从而保证凸轮轴衬套的可靠性,采用凸轮轴齿轮衬套承受扭矩,避免径向力直接作到凸轮轴衬套上,减少了凸轮轴衬套承载力过大引起的油膜厚度不足凸轮轴抱轴的故障发生,凸轮轴齿轮两侧同时受力,并且将扭矩传递给凸轮轴齿轮端部支撑件,上述结构利用双支撑分解了凸轮轴齿轮径向力。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轴上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进油口位于所述盖板外端面上,所述注油孔的出油口开设于盖板轴外侧壁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外界注入的润滑油通过注油孔送入盖板轴与凸轮轴齿轮衬套之间达到使盖板轴与凸轮轴齿轮衬套润滑的作用。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轮轴齿轮端部支撑件外形轮廓呈环台状,所述盖板的外端作为用以置于齿轮室罩外壁上的定位台,自盖板内端面设有伸入安装孔的安装台,所述盖板轴位于定位台内端,安装台的外径与安装孔的内径相适应,定位台的外径大于安装孔的内径,盖板轴的外径小于安装台的外径,所述定位台与齿轮室罩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879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良好散热的中空超薄壁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