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信号中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96418.1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54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沈慧;朱卫东;何乃莹;李达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刘朵朵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信号 中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信号中继系统,包括遥控设备、信号中继无人机及作业无人机;信号中继无人机同时与遥控设备和作业无人机信号连接,信号中继无人机飞行在与遥控设备和作业无人机之间均无信号阻隔的不同位置,其接收到遥控设备发出的控制信号后放大并转发给作业无人机,同时接收作业无人机发出的包含各种参数的采集信号后放大并转发给遥控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信号中继系统,能让无人机在山区等信号障碍区正常工作,大大增大了遥控距离,信号中继无人机的主体结构采用封闭设计,能够有效避免风雨对其内信号收发器及蓄电池的侵袭,有效保护信号收发器及蓄电池,提高其耐久性,极具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人机信号中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代替传统人力从事高风险、高难度的工作已经成为趋势,无人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警用、城市管理、农业、地质、气象、电力、抢险救灾、视频拍摄等行业以及地形测绘、交通监察、军事侦察、森林火灾预警等领域均有无人机的身影。
如今无人机作业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在进行远距离遥控无人机时,会因有楼房、山林等高大障碍物的阻隔,使得操作者无法通过遥控器发出的遥控信号控制工作中的无人机,也无法正常传送图像和各项状态参数信号,这极大地缩短了无人机的遥控距离,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是通过加大信号强度增加遥控距离,但是这种方法不仅穿透障碍物的效果不佳,还大大增加了无人机的能耗,缩短了无人机的航程,极大增加了成本。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大大延长遥控距离的无人机信号中继系统极具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遥控距离过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大大延长遥控距离的无人机信号中继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信号中继系统,包括遥控设备、信号中继无人机及作业无人机;
所述信号中继无人机同时与遥控设备和作业无人机信号连接,信号中继无人机飞行在与遥控设备和作业无人机之间均无信号阻隔的不同位置,其接收到遥控设备发出的控制信号后放大并转发给作业无人机,同时接收作业无人机发出的包含各种参数的采集信号后放大并转发给遥控设备;
所述信号中继无人机包括主体结构及与主体结构连接且位于主体结构上方的多个旋翼结构;
所述主体结构内布置有信号收发器及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数据线与信号收发器连接为其进行供电;
所述主体结构的顶部开有两个通孔,信号收发器的信号接收天线及信号发送天线由所述两个通孔伸出主体结构外;
所述主体结构的下部安有无人机起降缓冲架,以减小降落时对主体结构内设备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信号中继系统,采用信号中继无人机进行信号中继,同时信号中继无人机的主体结构采用封闭设计,能够有效避免风雨对其内信号收发器及蓄电池的侵袭,有效保护信号收发器及蓄电池,提高其耐久性,极具应用前景。
其中,信号中继无人机在接收和放大后转发信号时,实时测定遥控设备和作业无人机的发来的信号强度,如果其测得遥控设备或作业无人机发来信号强度低于设定值时,即调整自身的位置,直至遥控设备及作业无人机发来的信号强度大于设定值,以保障遥控设备和作业无人机可以正常通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无人机信号中继系统,所述旋翼结构共有四个,其围绕主体结构均匀分布。
如上所述的一种无人机信号中继系统,所述无人机起降缓冲架共有两件,其为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下底为与地面接触部,其触底面积更大,能够减少对整体结构的冲击。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964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