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垃圾电厂飞灰的高温无氧干馏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99459.6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2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焦永乐;王红伟;曹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中新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垃圾 电厂 高温 干馏 装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垃圾电厂飞灰的高温无氧干馏装备,涉及飞灰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包括支撑板和第一输料筒,所述第一输料筒的一端套接有送料管。该处理垃圾电厂飞灰的高温无氧干馏装备,通过第一输料筒、单向阀、第三输料筒、弹性挡板和第二传送带的设置,使该处理垃圾电厂飞灰的高温无氧干馏装备具备了方便在无氧环境中工作的效果,第一输料筒的进口段直径大,出口端直径小,第一绞龙的进口段螺距大,出口端螺距小,使物料快速挤压成型,将物料之间的空气进行排空,在进料口处利用物料将进口封死,最终进入反应筒内是无氧的垃圾飞灰粉料块,气体通过单向阀排出去,避免空气进入,达到了方便在无氧环境中工作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灰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处理垃圾电厂飞灰的高温无氧干馏装备。
背景技术
随着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大规模建设,飞灰等后端处置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飞灰是垃圾焚烧过程中收集于烟气管道、烟气净化、分离器和除尘器装置等处的容重较轻、粒径细小的粉体物质,主要包含二噁英,以及铅、汞、铬、砷、镉等重金属。由于垃圾焚烧飞灰中的二噁英难于自然降解,因此其对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目前国内外对垃圾飞灰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其一、经过适当处理按照危险废物填埋,处理成本高。其二、固化和稳定化,主要有水泥固化、沥青固化、熔融固化、化学药剂固化稳定化等。经过固化的飞灰,如符合浸出的毒性条件标准要求,则可以按普通废物填埋处理。据统计国内垃圾焚烧发电的飞灰处置主要采取固化后填埋,但填埋本身占用土地资源,且会带来环境风险。并且真正肯花钱达到标准规范填埋的不足10%,很多都不规范。飞灰填埋的弊端逐渐显现,急需一种安全可靠、能耗低、效益好的资源化技术,无害化处置垃圾焚烧的飞灰。
目前,现有技术中飞灰处理主要采取固化后填埋,但填埋本身占用土地资源,且会带来环境风险,不方便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且不方便实现无氧环境下工作,现发明一种处理垃圾电厂飞灰的高温无氧干馏装备解决了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垃圾电厂飞灰的高温无氧干馏装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处理垃圾电厂飞灰的高温无氧干馏装备,包括支撑板和第一输料筒,所述第一输料筒的一端套接有送料管,所述第一输料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绞龙,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分给连接有第一传送带、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气体加热装置,所述气体加热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窑,所述加热窑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料筒,所述第二输料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绞龙,所述第二输料筒的外表面分别插接有出气管和落料管,所述出气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落料管的一端套接有第三输料筒,所述第三输料筒的一侧面通过轴杆铰接有弹性挡板,所述第三输料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绞龙。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绞龙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输料筒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一输料筒外表面的上方插接有上料管,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位置与上料管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绞龙固定连接,所述送料管的端部插接在第二输料筒的内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三输料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三绞龙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机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中新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洛阳中新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994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