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环境修复中的生态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04263.1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1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辉;丁疆峰;王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E02B3/1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汇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4 | 代理人: | 杨华 |
地址: | 201502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环境 修复 中的 生态 导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环境修复中的生态导流装置,包括河床,所述河床的两侧设有若干个木桩,同一侧的所述木桩之间远离河床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河床的顶端设有第一砾石层,所述第一砾石层的顶端设有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的顶端设有第二砾石层,所述第二砾石层的顶端设有水生植被层。导流装置能够引导水流的流向,结合一些水动力装置能够很好的进行分水配水,导流装置全部采用生态材料,对环境友好,通过对导流装置内添加砾石,提供了微生物的附着载体,形成生物膜,净化水质,砂砾上面种植挺水植物,可以美化环境,提升景观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修复领域,特别涉及水生态修复中的水流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河湖水生态修复研究的发展和深入,不少生态修复措施开始需要强调区域的水动力特性。城市内部分河湖地形复杂,停留时间长。水污染的发生是分散的,水体污染的结果是整体性的,水污染修复需要立足区域层面,打破条块分割。导流是解决水生态修复过程中异地性矛盾、实现水资源在空间重新配置的工程调控措施,打破河湖的死水区域同时又能增强其它水生态修复措施的效果。传统的导流只是改变了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本身并没有任何污染物质的消除,而且传统构筑物采用大量钢筋和混凝土,施工麻烦,不是生态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环境修复中的生态导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环境修复中的生态导流装置,包括河床,所述河床的两侧设有若干个木桩,同一侧的所述木桩之间远离河床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河床的顶端设有第一砾石层,所述第一砾石层的顶端设有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的顶端设有第二砾石层,所述第二砾石层的顶端设有水生植被层。
优选的,所述木桩的材质为杉木,且位于同一侧木桩之间的间距为40cm。
优选的,所述木桩高出水面的高度为20cm。
优选的,所述土工布设在水面下10cm处。
优选的,所述第二砾石层的厚度为10公分。
优选的,所述挡板与木桩之间通过固定钉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导流装置能够引导水流的流向,结合一些水动力装置能够很好的进行分水配水。
2、导流装置全部采用生态材料,对环境友好。
3、通过对导流装置内添加砾石,提供了微生物的附着载体,形成生物膜,净化水质。
4、砂砾上面种植挺水植物,可以美化环境,提升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一种水环境修复中的生态导流装置的立体图。
图中:1、木桩;2、挡板;3、固定钉;4、水生植被层;5、第二砾石层;6、土工布层;7、第一砾石层;8、河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042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