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患者术后用枕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05041.1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9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彩虹;王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F16M11/04;F16M11/08;F16M11/10;F16M11/12;F16M11/18;F16M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红伟;孟祥斌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患者 术后 枕头 | ||
一种患者术后用枕头,其包括:枕芯、弹簧卡夹,壳体、传感器组件、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设置供枕芯沿壳体内一水平线做定轴转动的翻转机构,且在枕芯与壳体的接触面设置传感器组件;弹簧卡夹贯穿壳体的上端面,且在弹簧卡夹的下端设置卡夹调节机构;在壳体内设置控制结构,且控制结构分别与翻转机构、卡夹调节机构及传感器组件连接;使用时利用传感器组件得到患者头部在睡眠过程中头部位置的信息;由控制结构根据头部位置变化情况向翻转机构、卡夹调节机构发出指令进行调整,即时控制枕芯的转动角度和弹簧卡夹的空间位置;使患者头部高度始终达到术后要求,且使术后用管路跟随患者睡姿及时调整,避免管路拔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患者术后用枕头。
背景技术
临床上有时需要对脑部疾病患者采用开颅或脑部持续引流的方法来治疗患者脑部疾病。对于使用上述手术方法治疗后的患者的术后护理也显的尤为重要。目前在术后针对患者头部放置及患者头部管路放置的问题,现有市场上有一些可调节角度及高度的枕头或与枕头搭配使用的管路放置架体供患者选用。但由于现有的可调节枕头大多需要患者自行调节枕头角度或高度来符合个人舒适程度以及疾病需求,或管路放置架只能采取固定姿态,不能随患者头部摆动而即时调整。现有术后护理枕头不能满足脑部手术后患者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术后护理枕头不能满足脑部手术后患者的使用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患者术后用枕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术后护理枕头不能满足脑部手术后患者的使用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患者术后用枕头。
一种患者术后用枕头,其包括:可调整患者头部角度的枕芯、夹持患者医用管道的弹簧卡夹,承置枕芯和弹簧卡夹的壳体、感应患者头部位置的传感器组件、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设置供枕芯沿壳体内一水平线做定轴转动的翻转机构,且在枕芯与壳体的接触面设置传感器组件;弹簧卡夹贯穿壳体的上端面,且在弹簧卡夹的下端设置调节弹簧卡夹空间位置的卡夹调节机构;在壳体内设置控制结构,且控制结构分别电连接翻转机构、卡夹调节机构及传感器组件;使用时利用传感器组件得到患者头部在睡眠过程中头部位置的信息;
由控制结构接受传感器组件发来的头部位置变化信息,并根据头部位置变化情况向翻转机构、卡夹调节机构发出指令进行调整,即时控制枕芯的转动角度和弹簧卡夹的空间位置;使患者头部高度始终达到术后要求,且使术后用管路跟随患者睡姿及时调整,避免管路拔出。
进一步,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板、齿轮箱;在壳体的表面设置一绕壳体内一水平线做定轴转动的翻转板,翻转板与枕芯可拆卸连接;且沿其水平线在翻转板的侧端设置调整翻转板转动角度的齿轮箱;在齿轮箱的输入端设置驱动齿轮箱组件的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结构;上述设置可以实现控制结构自主控制枕芯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在翻转板的上表面与枕芯的下表面之间对应设置供翻转板与枕芯可拆卸连接的魔术贴。
进一步,所述壳体为中空盒体,沿壳体内一水平线设置连接壳体两侧端面的长杆;翻转板为底部设有中空筒体的方形板,且长杆贯穿中空筒体的两端;中空筒体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方形板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在中空筒体的一侧外缘上设置与齿轮箱啮合的第一齿轮;上述设置可以实现翻转板绕壳体内一水平线做定轴转动,且翻转板的转动角度由齿轮箱的输出端决定。
进一步,所述齿轮箱为蜗轮蜗杆减速箱,在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和蜗轮蜗杆减速箱的输入端对应设置减速齿轮组;在蜗轮蜗杆减速箱的输出端设置与中空筒体上的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上述设置减速齿轮组可以降低第一电机的电机转速,增大蜗轮蜗杆输入端的转动扭矩;利用蜗轮蜗杆减速传动中的自锁特性保证翻转板经第一电机调整后的转动角度不会由于头部压力而发生变化。
进一步,在翻转板下端与壳体的表面之间对应设置液压缓冲器;上述设置可以减少翻转板在角度调整过程中齿轮的磨损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050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波管组件及烹饪装置
- 下一篇:智能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