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流板及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32850.1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11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松和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微斗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90 | 代理人: | 陈文爽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流板 脱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流板及脱硫装置,包括内环、外环和多个旋流片,所述内环位于外环内,多个旋流片相对于内环或外环的圆周方向环设,旋流片的延伸方向与外环的直径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旋流片与内环的连接部高于与外环的连接部,内环上还设置有端板,端板固定在内环上并遮盖内环的中心孔,且端板上开设有多个耦合导孔;包括塔体、管束式除尘除雾组件和脱硫组件,塔体内设置有烟气通道,塔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脱硫组件和管束式除尘除雾组件安装于烟气通道内;脱硫组件包括喷淋组件和旋流板,喷淋组件由下至上相对于塔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并与塔体相连接;该旋流板及脱硫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运行能耗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流板及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结构,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物,燃煤锅炉使用了我国煤炭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酸雨和水污染。现有技术中多采用脱硫塔对燃煤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及粉尘进行吸收处理,然而,在脱硫塔的出口处会排放出部分粉尘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其中一部分是脱硫塔出口处逃逸的雾滴中的粉尘,另一部分是原有烟气中未被洗涤干净的细微粉尘。但是,由于吸收的程度与烟气的行程有关,行程越大,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被吸收的概率就越大。为此,有人通过加高脱硫塔的高度或者在脱硫塔内设一个旋流板来增加烟气的行程。显然增加旋流板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提高脱硫效率的方法。但是现有技术中旋流板中内环处设置了盲板,设置了盲板后会增加旋流板轴心处的阻力,以避免了烟气从此处逃逸,即,经由此处逃逸的烟气不能与喷出的化学药剂充分混合反应;而如果盲板处能允许部分烟气的通过,并使通过内环处的气流能经过旋流片的烟气气流形成旋汇耦合,则可以实现烟气流通阻力减少的同时使经过内环处的烟气能与化学药剂充分混合反应。另外,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湿法脱硫喷淋法对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其在对烟气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中喷洒的浆液量很大,部分浆液滴会被脱硫塔内上升的烟气代入到其上部的除雾器中,而普通的平板式和屋脊式除雾器对烟气中夹带的雾滴分离临界粒径大小为大于或等于30微米(μm),而大量小于30微米(μm)的雾滴未能捕集下来,最后从除尘除雾器内排放出,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会在除尘除雾器的末端再增加一级除尘除雾组件,以对烟气进一步的进行处理,而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比较多的是电除尘组件,该装置存在着工艺设备庞大笨重,占用空间大,初投资高,运行能耗高,在已建项目上改造难度大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运行能耗低的旋流板及脱硫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流板,包括内环、外环和多个旋流片,所述内环位于所述外环内,多个所述旋流片相对于所述内环或外环的圆周方向环设,且所述旋流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环和外环固定连接,所述旋流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环的直径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旋流片与所述内环的连接部高于与所述外环的连接部,所述内环上还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固定在所述内环上并遮盖所述内环的中心孔,且所述端板上开设有多个耦合导孔。
一种脱硫装置,包括塔体、管束式除尘除雾组件和一个或多个脱硫组件,所述塔体内设置有烟气通道,所述塔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皆与所述烟气通道相连通,所述脱硫组件和所述管束式除尘除雾组件安装于所述烟气通道内,且所述脱硫组件和所述管束式除尘除雾组件沿所述烟气进口到所述烟气出口方向依次排列;所述脱硫组件包括喷淋组件和旋流板,所述旋流板和所述喷淋组件由下至上相对于所述塔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塔体相连接,所述旋流板为如上所述的旋流板。
作为对所述脱硫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组件和旋流板之间还设置有分配环,所述喷淋组件、旋流板和所述分配环间隔设置,所述分配环固定在所述塔体的内壁上,所述分配环的外壁与所述塔体的内壁的相抵接,且所述分配环的内壁向所述塔体的轴心线处延伸,所述分配环的内径小于所述旋流板的外径,所述旋流板的外壁与所述塔体内壁相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松和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松和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32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波理疗前列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取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