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39278.1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86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帅丰;刘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50/70;H02J50/40;H01F3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装置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内腔;发射端线圈模组,所述发射端线圈模组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位于充电表面下方,所述发射端线圈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发射端线圈,所述两个发射端线圈交错层叠布置分别形成下层发射端线圈和上层发射端线圈,所述下层发射端线圈包括上平坦段、过渡段和下平坦段,所述下平坦段位于所述上层发射端线圈的底面,所述上平坦段与所述上层发射端线圈齐平,所述上平坦段与上层发射端线圈设置为靠近所述充电表面。能够缩小下层发射端线圈与接收端线圈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接收端线圈分别与下层发射端线圈、上层发射端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差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无线充电设备基本都是基于电磁感应技术,这种无线充电技术仅适用于短距离,因为其不仅要求接收端线圈与发射端线圈之间的间隔距离非常小,同时对于二者摆放的位置也有较高要求。为了提高电子设备充电时摆放位置的自由度,发射端线圈常采用多线圈堆叠方式,即多个发射端线圈交错布置为两层,一层线圈在上方,一层线圈在下方,上层线圈与下层线圈在Z方向上相差一个线圈的厚度。此种结构导致接收端线圈与下层发射端线圈和上层发射端线圈的耦合系数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充电效率差异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效率差异较小的无线充电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内腔;
发射端线圈模组,所述发射端线圈模组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位于所述充电表面下方,所述发射端线圈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发射端线圈,所述两个发射端线圈交错层叠布置分别形成下层发射端线圈和上层发射端线圈,所述下层发射端线圈包括上平坦段、过渡段和下平坦段,所述下平坦段位于所述上层发射端线圈的底面,所述上平坦段与所述上层发射端线圈齐平,所述上平坦段与上层发射端线圈设置为靠近所述充电表面。
优选地,所述下层发射端线圈的过渡段设置为靠近所述上层发射端线圈。
优选地,所述下层发射端线圈的过渡段分别与所述上平坦段、下平坦段的夹角范围为100度~150度。
优选地,所述发射端线圈模组包括三个发射端线圈,分别为两个下层发射端线圈和一个上层发射端线圈。
优选地,所述上层发射端线圈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下层发射端线圈的下平坦段上。
优选地,所述发射端线圈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线圈。
优选地,所述发射端线圈模组还包括屏蔽片,所述发射端线圈固定结合于所述屏蔽片表面。
优选地,所述屏蔽片的材料为铁氧体或纳米晶材料。
优选地,所述下层发射端线圈粘接于所述屏蔽片表面,所述上层发射端线圈粘接于所述下层发射端线圈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上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和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接收端线圈,所述接收端线圈被配置为当位于交变磁场中时生成电流以对电池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将下层发射端线圈上未与上层发射端线圈重叠设置的上平坦段弯折到与上层发射端线圈齐平的位置,能够缩小下层发射端线圈与接收端线圈之间的Z轴方向距离,从而减小接收端线圈分别与下层发射端线圈、上层发射端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差异,进而减少下层发射端线圈与上层发射端线圈之间的充电效率差异,使得电子设备在充电表面的不同位置时获得相近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392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馈装置
- 下一篇: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间的对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