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入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45348.4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53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丹;罗绍鹏;吴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4;H01M10/05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东华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69 | 代理人: | 彭俊垣 |
地址: | 51605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入壳装置。一种电池模组入壳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滑轨,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壳体定位移送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壳体定位移送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定位移送机构和第二壳体定位移送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定位移送机构和所述第二壳体定位移送机构沿所述第一滑轨的滑动路径相对设置;以及承载组件,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机架内部并可滑动突出于第一壳体定位移送机构和第二壳体定位移送机构之间。其能够实现模组同时入左右模组壳体,并且能够在电池模组入壳体的同时实现模组壳体合壳作业,能够节省模组壳体合壳工序的时间,电池生产效率高,模组入壳体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入壳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方形铝壳电池、软包电池等。其中,单个电芯堆叠成模组之后的入壳过程是电池生产为成品必不可少的工序。现有技术中,实现模组入壳体的工序需要先将壳体平躺固定,通过模组移送装置将模组放置在壳体上,再将另一半电池模组壳体通过模组壳体移送装置盖在电池模组上,上述电池模组入壳体方式对电池模组移送组件的夹持力或者吸附力要求较高,容易损伤电池模组,同时通过叠放的方式实现电池模组入壳作业,对模组移送装置的移送定位精度要求较高,而现有的电池模组入壳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入壳装置,其旨在能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模组入壳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滑轨,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壳体定位移送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壳体定位移送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定位移送机构和第二壳体定位移送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定位移送机构和所述第二壳体定位移送机构沿所述第一滑轨的滑动路径相对设置;以及承载组件,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机架内部并可升降于第一壳体定位移送机构和第二壳体定位移送机构之间,所述承载组件用于承载电池模组。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定位移送组件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的底板,所述第一壳体定位移送机构和第二壳体定位移送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承载组件可滑动突出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壳体定位移送机构和所述第二壳体定位移送机构设置在所述通孔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定位移送机构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定位移送机构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壳体定位移送机构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壳体定位移送组件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第二壳体定位移送机构滑动设置于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壳体定位移送机构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翻转机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定位移送机构和所述第二壳体定位移送机构都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垂直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四连接板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五连接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壳体定位移送机构转动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定位移送机构的下方设置有顶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升降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沿所述通孔在竖直方向上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453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双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装置
- 下一篇:轮缘自动定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