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座椅减震系统以及车辆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46178.1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73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高杨;张晓锋;张加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光华荣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50 | 分类号: | B60N2/50;B60N2/52;B60N2/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宋菲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经***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减震 系统 以及 | ||
1.一种车辆座椅减震系统,包括上座椅骨架、下座椅骨架和剪刀架结构,剪刀架结构设置在上座椅骨架和下座椅骨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检测单元、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中央控制单元、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和阻尼器;所述检测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阻尼器连接;所述阻尼器设置在所述上座椅骨架和所述下座椅骨架之间;
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上座椅骨架和/或所述下座椅骨架上,用于对所述上座椅骨架相对于所述下座椅骨架的振动激励信号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振动激励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单元发送的所述振动激励信号,并将所述振动激励信号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单元;
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上座椅骨架或者所述下座椅骨架上,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发送的所述振动激励信号,根据该振动激励信号输出阻尼力调节信号,并将阻尼力调节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发送的阻尼力调节信号,并将所述阻尼力调节信号发送至所述阻尼器,控制所述阻尼器输出相应的阻尼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包括ZigBee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或NB-IoT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第一角度传感器以及第二角度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第一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上座椅骨架上,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下座椅骨架上;
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第一角度传感器以及第二角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相连,以将检测到的所述上座椅骨架和所述下座椅骨架的竖直加速度值,以及所述上座椅骨架和所述下座椅骨架的角度值传输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上座椅骨架或者所述下座椅骨架上;
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相连,以将检测到的所述上座椅骨架相对于所述下座椅骨架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变化值传输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为CDC阻尼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值包括前后俯仰和/或左右晃动的角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座椅骨架和所述下座椅骨架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座椅骨架和所述下座椅骨架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上座椅骨架的前侧面,其上设有自动控制开关。
10.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减震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光华荣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光华荣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4617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柜式室内机的组焊面板
- 下一篇:一种取货机构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