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冲式棒料接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50131.2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64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梁智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山市金益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B23Q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29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式棒料接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式棒料接料装置,包括料框,料框上设置上开口的承接腔,承接腔顶部设置有承接部,承接部上表面设置有倾斜面,承接部末端与承接腔开口的内端之间设置有下料间隙,料框上设置有位于承接腔外侧的驱动器,驱动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封闭下料间隙的封闭杆,承接腔的底面为端部延伸至承接腔后侧壁上的圆滑导向面,使用时将产品放置于拉光机等机器的侧面,棒料加工完成从拉光机上落下时,先落在承接部表面的倾斜面上,沿倾斜面滚动至封闭杆处,然后驱动器带动封闭杆移动开启下料间隙,棒料沿下料间隙及圆滑导向面落入承接腔内,从而避免了棒料直接砸入承接腔内,保障了加工后的棒料质量,使棒料表面不会出现磕碰痕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料领域,特别是一种缓冲式棒料接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铜棒拉光加工生产的过程中,铜棒通过拉光机拉光后,铜棒会沿拉光机表面的摆动导板滚动从而落入拉光机旁边的料框里。传统的料框都是一个简单的方形框体,铜棒掉落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砸入料框内,导致铜棒表面会产生磕碰,从而影响加工后的铜棒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缓棒料下落至料框内冲击力的缓冲式棒料接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冲式棒料接料装置,包括:
料框,所述料框上设置有上开口的承接腔,所述承接腔顶部设置有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上表面设置有倾斜面,所述承接部末端与承接腔开口的内端之间设置有下料间隙,所述料框上设置有位于承接腔一侧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下料间隙的封闭杆,所述承接腔的底面为端部延伸至承接腔后侧壁上的圆滑导向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接部由若干根倾斜导杆沿承接腔长度方向布置形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接腔底面的末端位于承接腔后侧壁的顶部,所述承接腔底面的前端位于承接腔前侧壁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接腔的底面由若干沿承接腔长度方向布置的吊带形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接腔的底面由若干沿承接腔长度方向布置的弧形金属条形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闭杆的顶端高度高于承接部末端上表面,所述封闭杆底部的高度低于承接部末端上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料框顶部设置有位于承接腔内侧的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若干开口,所述封闭杆可沿所述开口移动至所述下料间隙上,所述封闭杆的顶部不高于承接部的末端上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器为液压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料框上设置上开口的承接腔,承接腔顶部设置有承接部,承接部上表面设置有倾斜面,承接部末端与承接腔开口的内端之间设置有下料间隙,料框上设置有位于承接腔外侧的驱动器,驱动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封闭下料间隙的封闭杆,承接腔的底面为端部延伸至承接腔后侧壁上的圆滑导向面,通过这种方式,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缓冲式棒料接料装置放置于拉光机等机器的侧面,当棒料加工完成从拉光机上落下时,会先落在承接部表面的倾斜面上,然后沿倾斜面滚动至封闭杆处,然后驱动器带动封闭杆移动从而使下料间隙开启,然后棒料沿下料间隙落入承接腔内,并沿从承接腔后侧壁延伸至承接腔底部的圆滑导向面滚动至承接腔内,从而避免了棒料直接砸入承接腔内,而是通过圆滑导向面和承接部进行缓冲,从而保障加工后的棒料质量,使棒料表面不会出现磕碰痕迹。
附图说明
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山市金益铜业有限公司,未经鹤山市金益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501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