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板测力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50263.5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79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君豪;陈栋铭;周预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聚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 测力 传感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平板测力传感器,其涉及轨道的监测及列车运行状态监测技术领域,包括轨道板,所述轨道板底部开设有第一应变槽和第二应变槽,所述第一应变槽和第二应变槽内分别固定有应变梁,两个所述应变梁底部分别固定有四个应变片,所述轨道板一侧穿设有电缆接头,所述电缆接头与应变片电连接。通过在轨道板底部贴应变片,可以通过应变梁形变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来检测,降低出现异常冲击力未检测出的可能性,减少了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的监测及列车运行状态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板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为确保行车安全,动车组的地面监测也越来越重要。动车组地面监测系统是一种车轮踏面损伤和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均采用无砟轨道结构,钢轨底面与轨道板之间高度有限,且不能对无砟轨道板进行任何改造。
相关技术中,轨道铺设在路基之上,为动车组运行起到导向的作用,动车组在轨道上运行,动车组对轨道施加压力。动车组长时间运行后,使得动车组车轮与轨道长时间摩擦,进而动车组车轮容易出现踏面裂纹的情况,动车组车轮受损会导致动车组不稳定。通常需要人为检查动车组车轮和轨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人为检测轨道与车轮之间的异常冲击力是通过肉眼辨别车轮有无裂纹,未能及时检测出轨道与车轮之间出现异常的冲击力,导致车轮损坏,进而增加了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轨道与车轮之间出现异常冲击力时未能及时更正车轮导致车轮损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平板测力传感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平板测力传感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平板测力传感器,包括轨道板,所述轨道板底部开设有第一应变槽和第二应变槽,所述第一应变槽和第二应变槽内分别固定有应变梁,两个所述应变梁底部分别固定有四个应变片,所述轨道板一侧穿设有电缆接头,所述电缆接头与应变片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轨道板底部贴应变片,可以通过应变梁形变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来检测,降低出现异常冲击力未检测出的可能性,减少了维护成本。通过设置应变梁,应变梁体积小受力后形变量大,进而应变片接收的形变范围更大,从而检测的更加精准。
可选的,所述轨道板位于电缆接头一侧开设有第一穿线槽,所述第一应变槽靠近第一穿线槽一侧开设有用于安置线路的第三穿线孔,所述第二应变槽靠近第一穿线槽一侧开设有用于安置线路的第四穿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穿线槽、第三穿线孔以及第四穿线孔,使得第一应变槽和第二应变槽内的应变片线路放置在轨道板内,降低了线路放置在轨道板外受潮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电路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第一穿线槽槽口处插接有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盖板,使得线路可以封闭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降低雨水渗漏到第一穿线槽内浸湿线路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线路失效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轨道板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安装槽,使得铁轨对轨道板施加垂向力后降低应变片上下移动的可能性,进而降低了应变片因摩擦损坏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
可选的,所述轨道板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便于放置八个应变片的整体线路,进而当单个线路老化或损坏时方便寻找损坏线路,降低维护人员需要拆开轨道板维护的可能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轨道板位于第一安装槽槽口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轨道板底部设有用于与限位槽插接的密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聚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聚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502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挽功率放大器和天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水位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