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浸没燃烧加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51071.6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5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付超;项往;任志恒;孔凡磊;李豪;朱凯;王乃豪;战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科卓异环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18;F23D14/02;F23D14/14;F23J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周宇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没 燃烧 加热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浸没燃烧加热设备,属于浸没加热技术领域。浸没燃烧加热设备的罐体被配置成用于装放液体介质。燃烧器设置于罐体,燃烧器被配置成能够燃烧燃气并产生高温烟气。浸没管具有能够热交换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浸没管的一端连接于燃烧器,另一端朝向罐体的内部延伸,浸没管被配置成第一腔体能够引导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并使高温烟气进入到浸没管外的液体介质内以加热液体介质。换热管被配置成设置于液体介质内,以使换热管内的待加热流体与液体介质能够进行热交换;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换热管被配置成能够将待加热流体引入到第二腔体内。该浸没燃烧加热设备可以使待加热流体的加热温度高于液体介质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浸没加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浸没燃烧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浸没燃烧又被称为液中焚烧其是将燃气和空气充分混合,送入燃烧器中的燃烧室进行完全燃烧,然后将高温烟气喷入到液体介质中,从而加热液体介质。然后,液体介质与换热管中的液体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换热管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上述加热方式存在如下问题,待加热液体被加热的最高温度为液体介质的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没燃烧加热设备,可以使待加热流体的加热温度高于液体介质的温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浸没燃烧加热设备,包括罐体、燃烧器、浸没管和换热管。罐体被配置成用于装放液体介质。燃烧器设置于罐体,燃烧器被配置成能够燃烧燃气并产生高温烟气。浸没管具有能够热交换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浸没管的朝向罐体的内部延伸,另一端连接于燃烧器,且第一腔体被配置成能够引导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并使高温烟气进入到浸没管外的液体介质内以加热液体介质。换热管被配置成设置于液体介质内,以使换热管内的待加热流体与液体介质能够进行热交换,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换热管被配置成能够将待加热流体引入到第二腔体内。
燃烧器燃烧以后产生的高温烟气先经过第一腔体,此时,第一腔体内的高温烟气和第二腔体内的待加热流体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可以使进入液体介质内的高温烟气的温度降低,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热液体介质,又可以使液体介质的温度不会过高,换热管内的待加热流体能够与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待加热流体在换热管中与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后,可以继续进入第二腔体内,与第一腔体内的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可以进一步提高待加热流体的温度,可以使待加热流体的加热温度高于液体介质的温度。同时,浸没管位于液体介质中,且浸没管的第二腔体内的待加热流体可以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可以使浸没管的管壁的温度降低,浸没管不易发生变形,使用寿命更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浸没管包括内管和套设于内管外的外管,内管的内壁形成第一腔体,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内管和外管的上端均连接于燃烧器,下端朝向罐体的内部延伸,换热管的出液端贯通外管的下端的管壁,使换热管的管腔与第二腔体连通。
待加热流体在第二腔体内流动的时候,既可以与第一腔体内的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又可以与外管外的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待加热流体的加热效果更好。且内管的管壁周围均接触待加热流体,可以使管壁的温度降低,使管壁不易产生变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换热管为盘管,盘管绕设于外管外,盘管的进液端位于罐体外,盘管的出液端贯通外管的下端的管壁,盘管被配置成上段位于液体介质上且下段位于液体介质内。
例如:液体介质为水,罐体的下部分装有水,上部分没有装水,使用水浴对待加热流体进行加热。由于水的温度较高,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充满罐体的上部分,盘管的上段中的待加热流体温度较低,会与水蒸气进行热交换,使水蒸气液化变成水落入水浴中,使水蒸气中所含的汽化潜热能够被重新回收。盘管的下段中的待加热流体与水进行热交换,使待加热流体的加热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孔板,多孔板设置于浸没管的远离燃烧器的一端且与罐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气体腔室,气体腔室与第一腔体连通,气体腔室与浸没管外的腔室通过多孔板上的多个气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科卓异环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科卓异环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510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